摘要: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物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同学习领会。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
——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2025年1月,习近平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2024年5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202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
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12月,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家文化影响力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负责任大国,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大外宣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