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几天在头条发布的文章,全部被冠以“可能包含故事情节,请注意甄别”的字样,还配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可我写的都是流水账一般的日记,毫无故事情节可言,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莉莉
我这几天在头条发布的文章,全部被冠以“可能包含故事情节,请注意甄别”的字样,还配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可我写的都是流水账一般的日记,毫无故事情节可言,为什么会这样呢?
细想,会不会因为我习惯用“Chang Gong”代替老公这个称呼,而“Chang Gong”一词早已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当它出现时,肯定是在故事里。
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不能用这个词了。那换一个什么样的称呼呢?
记得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我不大会做饭,老公却练得一手好刀功,炒得一手好菜。有一回做清炒莴笋丝,他刀如细密的雨点落下,眨眼功夫,一根长长的莴笋变成了无数条绿色的针。我一边赞叹他的杰作,一边往锅里倒油,准备爆炒。
可惜出锅的莴笋丝完全不是我们想像的样子,水汪汪的,更像是用水煮出来的。我摆明是厨艺不精,没有说话,他却黑着脸说,你炒得时间太长了,看看这都成什么了啊?我说不可能啊,我倒下去翻了两下就起锅了,你尝一下,都没有熟透,怎么可能是炒得时间长了呢?
我没有炒菜经验,又不擅长吵架,当面锣对面鼓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过后我心里却一直不舒服,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菜炒得不好看,难道怪我吗?你要是不卖弄刀功,不切得那么细,能炒出那么多水吗?
我的委曲无人诉说,便写了一篇长文上传到新浪网,在文章中,我称呼老公为“戴生”。这是我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婚姻生活,后来的记录中便一直沿用了“戴生”这个词。时间长了,觉得这个词自然散发爱与浪漫之光,就像《小王子》中那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一样。
不用“Chang Gong”,用回十几年前的称呼“戴生”似乎也不错。想不到头条的“可能包含故事情节,请注意甄别”能勾起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由此也想起以前写日记和小说的日子。
现在在头条写日记,把柴米油盐的琐事变成文字,一如当年的“莴笋丝事件”,当时的委曲通过文字化为乌有,如今想起来竟觉得挺有意思——我与“戴生”的感情,并没有在柴米油盐中消耗干净,反而日久情更深。
好了,以后我的文章中不会出现“Chang Gong”一词,这一段美好就交给文字暂且封存吧。事隔十七年,重新用“戴生”。
来源:仔哥漫剪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