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股民老张最近有点懊恼:10月稀土板块涨了12%,他跟风买的小盘股却没怎么动,反而错过之前聊过的锗金属相关股票,眼睁睁看着人家悄悄涨了23%。其实不少散户都这样,盯着热门的稀土,却忽略了比它更稀缺、政策刚加码的3种战略金属——镓、锗、锑,这几种金属攥着半导体、
老股民老张最近有点懊恼:10月稀土板块涨了12%,他跟风买的小盘股却没怎么动,反而错过之前聊过的锗金属相关股票,眼睁睁看着人家悄悄涨了23%。其实不少散户都这样,盯着热门的稀土,却忽略了比它更稀缺、政策刚加码的3种战略金属——镓、锗、锑,这几种金属攥着半导体、军工的"命门",而A股早有公司把主动权握在了手里。
很多人觉得稀土够稀缺,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5年最新数据一对比,差距立马出来了:
• 镓:全球探明储量仅10万吨,中国占85%,还不到稀土储量的0.3%。每块5G芯片要用到0.15克镓,每辆新能源车得用0.2克,2025年全球需求同比涨了58%,几乎全靠中国供应。
• 锗:全球储量才8600吨,中国占66.3%,连稀土的万分之一都不到。光伏锗基电池每GW就需要80吨锗,现在星链计划推进,低轨卫星单星耗锗2公斤,全球需求缺口已经达到40吨,库存只够撑30天。
• 锑:全球储量150万吨,中国占32%,美国87%的武器系统都依赖中国锑。虽然10月14日锑价有小幅波动,50%品位锑精矿跌到65000元/吨,但长期来看,半导体和军工的需求一直在涨,供需缺口根本补不上。
更关键的是,这些金属大多是"伴生矿",比如镓得从炼铝的副产品里提炼,锗要从锌矿中分离,想扩产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不像稀土能直接开采,这几种金属的稀缺性是"天生的",再加上政策管控收紧,价值只会越来越凸显。
最近政策端的动作特别密集,每一个都往战略金属的"关键点"上发力,而且全是2025年9-10月的新鲜内容:
• 出口管控再升级:10月9日-10日,商务部连发4则公告,不仅把稀土设备、图纸纳入管制,还明确要加强对镓、锗这类"关键伴生矿"的出口审批。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收紧管控了,上半年镓出口量同比减少42%,锗减少38%,现在欧美企业想拿订单都得排队。
• 八部门联手托底:9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直接把"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列为高端材料攻关重点,还说要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研发,帮企业建新材料中试平台。简单说,国家不仅要保资源,还要帮企业把资源做成高价值产品。
• 资源管控法治化:新《矿产资源法》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小矿乱采滥挖被严打,像锗、锑这些稀缺资源,只有合规的大公司才能开采,资源集中度越来越高。
另一边,美国10月12日刚宣布砸10亿美元囤战略矿产,重点就是钴和锗,说白了就是怕供应链断了。一边是中国收紧管控,一边是海外加紧囤货,这几种金属的稀缺性更实打实了。
稀缺金属值钱,但得找对真正有话语权的公司。这3家企业要么握资源,要么有技术,每一家都踩中了政策和需求的风口:
1. 锗龙头:某锗业公司(云南锗业)
全球70%的高纯锗都来自它,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涨了33.07%,最关键的是技术突破——6英寸锗衬底良率从去年的70%提到了85%,打破了国外垄断。现在它还在跟中科院合作提升锗纯度,目标是99.99999%,这种技术壁垒不是随便能追上的。而且政策给了实打实的支持,它的高纯锗研发中心刚拿到国家专项补贴,正好契合八部门"高端材料攻关"的方向。
2. 镓龙头:某铝业巨头
镓主要从炼铝副产品里来,这家公司占了全国70%的镓产量,全球96%的镓都得靠中国供应,它就是核心玩家。八部门的方案里特别提了要"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它已经跟着政策方向扩产高纯镓,专门供给半导体企业做氮化镓芯片。现在全球5G基站、新能源车都缺氮化镓,它的镓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一季度了。
3. 锑龙头:某有色企业
中国占全球32%的锑储量,这家公司就握了其中20%,从挖矿到提纯全链条打通。虽然10月14日锑价跌了5000元/吨,但长期供需缺口摆着——全球锑需求每年涨15%,可产能扩不出来,发改委还把锑列入了国家安全储备清单,收储一启动,供给只会更紧。它今年三季度的锑产品营收占比已经超过40%,比去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实打实靠主业赚钱。
老张看了这些数据问:"这些公司看着好,怎么判断能不能进?"其实不用懂复杂理论,盯紧3个实在指标就行:
1. 查"政策户口本":看是不是近期重点扶持
上工信部、商务部官网搜近1个月的文件,像八部门方案里的"高纯镓""硬质合金",商务部管制名单里的镓、锗,都是明牌方向。比如某锗业公司正好在"高端材料攻关"名单里,这种企业能拿到政策补贴和资源倾斜,比没政策撑着的靠谱多。
2. 看"产能/订单":别光听概念看真产出
在公司公告里找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产能是不是在扩,比如某铝业巨头的高纯镓产能年底要提20%;二是订单排期长不长,超过3个月的长期单越多,业绩越稳。那些只说"沾边战略金属"却没产能数据的,直接pass。
3. 盯"技术落地":别信"研发中"要看"已量产"
重点看"量产进展"和"营收占比"。某锗业公司的6英寸锗衬底已经稳定供货,营收占比超30%;某有色企业的超高纯锑已经用到半导体焊料上,这都是能变现的技术。反观那些只喊"技术突破"却没量产消息的,再热闹也别碰。
老张复盘时说:"以前总追涨稀土,没想到更稀缺的在这儿。"其实现在A股的逻辑早变了,光有资源不够,得有把资源变成高端产品的能力,还得踩中政策的方向。
央行的钱、八部门的政策,都在往"卡脖子材料"上砸,镓、锗、锑这些金属,不只是矿,更是半导体、军工的"命脉"。中国不仅握有资源,还在做产业升级——从卖原材料到卖高纯材料、核心器件,这种话语权才是真正的长期价值。
你们平时选股会特意查政策文件吗?觉得镓和锗这两个方向,哪个更有盼头?评论区聊聊,觉得这些筛选方法有用的,点个关注,后面再同步最新的企业产能动态。
数据来源
1. 全球金属储量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5》;
2. 出口管制政策:中国商务部《稀土等物项出口管制公告》(2025.10.9);
3. 行业扶持政策:工信部等八部门《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2025.9.28);
4. 企业业绩数据:云南锗业《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简报》(2025.7.15);
5. 金属价格数据:上海有色网(SMM)《锑价日报》(2025.10.14);
6. 矿产资源法规:自然资源部《新〈矿产资源法〉贯彻实施通知》(2024.12.19);
7. 海外储备计划:路透社《美国国防部战略矿产储备方案》(2025.10.12)。
来源:溪边宁静钓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