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令人心惊的是,李禹熹还晒出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她因情绪问题确诊中度焦虑和抑郁。而荣梓杉工作室10月16日紧急发声,称"自2025年初以来,李禹熹多次对荣梓杉实施严重骚扰,包括非法尾随、偷拍、传播艺人行踪信息及隐私照片"。
10月15日,李禹熹在社交平台晒出聊天记录,称荣梓杉用她的私密照当头像,甚至以"不回消息就发私密照"进行威胁。
这一爆料瞬间引爆网络,让无数网友惊掉下巴——一个在《隐秘的角落》中饰演"朱朝阳"的少年,竟会用如此手段控制感情?
更令人心惊的是,李禹熹还晒出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她因情绪问题确诊中度焦虑和抑郁。而荣梓杉工作室10月16日紧急发声,称"自2025年初以来,李禹熹多次对荣梓杉实施严重骚扰,包括非法尾随、偷拍、传播艺人行踪信息及隐私照片"。
这场风波中,最刺眼的不是所谓的"出轨",而是私密照被当作操控工具。
当亲密关系变成权力游戏,当情感变成要挟手段,我们不禁要问:明星的隐私边界在哪里?当"朱朝阳"的演员成了"情感操控者",这究竟是谁的错?
李禹熹晒出的证据链完整得令人窒息:从2024年7月相识、8月确认恋爱关系,到10月8日冲突导致头部、肩部受伤,再到医院诊断书和报警回执。最令人心寒的是,聊天记录中荣梓杉亲昵称呼"老婆",却在恋爱三个月后开始"冷暴力",甚至"与其他女生暧昧"。
而荣梓杉工作室则称,李禹熹"通过伪造聊天记录、威胁报警等方式施压",并强调"荣梓杉从未注册使用任何QQ或QQ空间账号,网络上以此名义发布的内容均属伪造"。
双方各执一词,证据链互相撕裂。李禹熹的医疗证明和报警记录似乎更有说服力,但荣梓杉方的"长期骚扰"指控又让人不得不思考:这场风波,是否只是"小作文维权"的又一例证?
荣梓杉因《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一角走红,被观众誉为"天才少年"。
但《花儿与少年》第六季中,他的表现却暴露了性格缺陷:面对陈好提点,他翻白眼、撇嘴、叹气,甚至阴阳怪气地说"好的老师"。
这种"巨婴式"表现,与此次事件中"用私密照当头像"的操控行为形成鲜明反差。更讽刺的是,他与李禹熹的"恋爱"仅维持三个月,期间还"脖颈处有草莓印",导致关系破裂。
从"朱朝阳"到"情感暴力者",荣梓杉的人设崩塌得如此彻底。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行为模式是否只是娱乐圈新生代艺人的缩影?
事件发酵后,舆论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网友力挺李禹熹,认为"自毁式维权"揭露了真相;另一部分则质疑聊天记录真实性,认为"荣梓杉在综艺中表现不佳,性格问题早有征兆"。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早已超越娱乐八卦。它折射出明星隐私保护的困境、网络暴力的蔓延、以及公众人物道德与责任的边界。
当私密照成为攻击武器,当聊天记录变成情感坟场,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
当"朱朝阳"的演员成了"情感操控者",我们是否还愿意相信他的演技?
真相或许需要时间来水落石出,但在这之前,我们应当记住: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暴力不应因发生在私密空间而被淡化,权力不对等不应因明星光环而被合理化。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流量时代,我们既要关注作品,也要关注人品;既要相信证据,也要保持理性。毕竟,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作品,而非流量裹挟下的真假难辨。
来源:网罗小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