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倒计时两天:郝合影翻车,蒋等距,郑拜洪秀柱,路线之争升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6 23:58 2

摘要:只剩两天,蓝营主席选举风向乱了。合影、站台、辟谣轮番上演,越是临门一脚,越考验判断与定力。说名义上是6人,实际上真正能扛住话题、扛住热度的大概也就只有郑丽文、郝龙斌两个人。罗智强是有基本盘、有声量的人,但是火力又有点弱,所以还以“选前之夜”冲刺,不服输的姿态很

只剩两天,蓝营主席选举风向乱了。合影、站台、辟谣轮番上演,越是临门一脚,越考验判断与定力。说名义上是6人,实际上真正能扛住话题、扛住热度的大概也就只有郑丽文、郝龙斌两个人。罗智强是有基本盘、有声量的人,但是火力又有点弱,所以还以“选前之夜”冲刺,不服输的姿态很浓。

戏剧点是合影政治,郝晒出与王金平合照被解读为老院长点头,随后遭王否认近期见面,叙事当场翻车,扣分明显。先前他还主动割舍掉赵少康,想要和媒体线划开界限,却不料把争端送上门;随后他放上与蒋万安的合照,被人猜度是“市长押宝”,实际上,蒋在那天下了上午和郑合照、下午则和罗,这就表明,蒋明确表态等距而不押宝。翻连三次车,忙中有误,体现判断与控制言语不足。

郝的基本盘靠地方派系、当权派撑着,主打“老资历”、“没野心”,这张牌可以理解成稳重,也可能是保守:能保住干部位置,但未必吸引年轻人入党,到底是不是基本盘,得看投票说话。

对比以下郑的节奏更完整,14号去桃园议长邱奕胜家里拜个年,24个蓝营议员一排喊冻蒜声势跟画面感都有,第二天把选前夜提前到10月16号,地点是台北市议会,这个地方的象征意义就是台北议员认为你选得好就可以借场地出来露脸,风向标。她同日还与蒋万安合影,但不玩“独享支持”的节奏,克制得当以避免反噬。更重要的则是今天要拜会洪秀柱。洪拿“理念一致,话说得像我”当支持标准,不点名就把路线坐标摆明,从两岸立场光谱来看,张亚中离洪比郑近,张本轮已被边缘化,能接棒路线的只有郑。叠加旧账:郝曾将参加大陆九三阅兵贴上“舔共”,与洪结下梁子,外界因而易读出结论。

“合影”成舆情关注焦点:台面是张图,背面是信任。图可以描,颜色可以擦,但是代替不了你来站台。王的一句没见面,就把借光的尴尬给放大了,到了倒计时的时候踩雷了就表明判断失误了,如果跟对手“实打实”地比以下,差距就会更加大。

整体队形就是“稳”对“攻”,郝强组织系统,郑强动员话题,罗是变量选前一夜未必翻盘但是有可能吸走一些情绪票进而影响胜败差值。两天虽短,足以再冒出一两件改写叙事的事件。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蒋万安的等距策略,他与三个人都见、合照都发,透露出市府不卷入派系战。也考较候选人的政治分寸,谁更懂得边界与拿捏,谁就能在中间那里收获好心情,靠打标签抢头条或许短期内会有流量,长远看未必有信用,在关键节点沉住气。

洪秀柱不是一般的长辈,而是带路标的意见领袖,她的一句句话都是放大镜,凸显“理念一致”不仅是个体喜好也是群体归属。路线之争被包装成风格之争,无非就是“国民党往哪儿走”,许多党员投一票是选主席,也是给自己的党路线投票。

把郝的三次翻车放一起看,话语控制力明显不足:赵少康话题被割;蒋、王合影制造“大家在我这”,当事人都等距或否认,是“不想被你定义”。合影不是不可以发,但是叙事、背书的实质在哪儿:当事人公开站台或者干脆闭嘴,否则就是临门射脚。

而看郑,动线如排练:桃园铺声势,台北抢议题,见老将拉路线。每一步都有媒体站台也有空间。她故意把镜头拉回“理念”“动员”,而不是“谁帮我”“谁站我一边”。降低挨打的被动性。

两岸立场是敏感带。洪主张讲清楚、稳健推进,反对贴标签互砸;郝一句“舔共”杀伤面大,不仅是表达,更是切割,在讲团结的党内文化里留下隐形裂痕。郑没踩爆点,尽量把争议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算是经验。

罗的“不确定”仍在,粉丝很黏,愿意上街愿意直播带节奏,在内部选举里跑票能力差,但能撬动话题与摇摆者的心理,未必是冠军但他能左右差距,于是他不退。

资源与动能也在赛跑。郝的硬资源可保底,不易放大;社媒时代情绪流动快,一个现场、一段视频就能改写议程。郑在画面跟媒体组织比较稳,安排也较为自然,并没有反噬的情况出现。

党员想要的不是党部管理者,而是能拉票、能整合的带队者,合影不能攒出背书,关键看现场、理念和风险判断。接下来也许就是最后一波采访、街头造势点或者晚辈进门一句口误,刀刀都是要动叙事的。

谁能当主席台主人,不但人事有变,还攸关蓝营一段时间的风向。能否带回信任、 赢回中间,一票分量很重。投票的人心中要有一把秤,旁观的人心里要有盏灯。

来源:卢麒元点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