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东江门一社区向居民发出的消杀蚊虫紧急通知引发热议。该通知要求“单车房”业主上交钥匙配合入户消杀,否则将强制开锁。通知一出,瞬间点燃了公众关于公共卫生需求与个人隐私权界限的讨论。
近日,广东江门一社区向居民发出的消杀蚊虫紧急通知引发热议。该通知要求“单车房”业主上交钥匙配合入户消杀,否则将强制开锁。通知一出,瞬间点燃了公众关于公共卫生需求与个人隐私权界限的讨论。
素材来源于网络
在这份由江门市江海区江南街道蓬苑社区发布的通知中明确写道:社区将定期开展消杀工作,逾期未提供钥匙或未开门的,将拍照记录并由专业开锁人员强制开锁。
通知还盖有社区公章,证实其真实性。
“单车房”是常见于老旧小区的独立空间,通常面积较小,约2-3平方米,主要用于存放自行车。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空间,引发了关于权益边界的大讨论。
素材来源于网络
许多网友质疑:社区有什么权力强制开锁?为了消杀蚊虫,就可以无视公民的财产权和隐私权吗。
面对舆论质疑,蓬苑社区工作人员迅速作出回应。10月15日,工作人员证实前述通知属实,但目前已作废,不再强制执行。
“开始的时候,因为有些人说没有钥匙,要我们(社区)自己开,我们就开了。现在考虑到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就不(强制)开门了,不会再撬锁。”一位工作人员这样。
素材来源于网络
社区调整了防疫策略,现在单车房业主可以到社区领取灭蚊用品,自行进行消杀。这一转变既尊重了居民权益,也达到了防疫目的。
此次消杀行动与广东江门正在应对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有关,这是一种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素材来源于网络
预防此类蚊媒传染病,清除积水是灭蚊最根本的方法。具体可总结为“翻、清、疏、养”四字诀:翻:翻盆倒罐,将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容易积水的容器清空或倒置;
清:清理庭院、阳台、楼道等所有角落的卫生死角,确保不留任何小容器积水;
疏:疏通沟渠、下水道、地漏,保持排水通畅;
养: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如鱼缸、水培植物等,建议养食蚊鱼或定期更换水体。
澳门卫生局的防控经验值得借鉴,他们通过挨家挨户上门检查,面对面指导居民清除家中积水,同时设置临时抽血站,为疑似症状者进行检测。
从“强制开锁”到“自行消杀”,江门这个社区的政策转变,反映出基层公共治理的进步。
素材来源于网络
社区的初衷确实是公共卫生安全,但在执行过程中,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
相比之下,湖北西山街道落驾坪社区的做法更具参考价值,他们通过组织科普活动,向居民传授防蚊灭蚊知识,既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又避免了强行入户的矛盾。
户外工作人员是蚊媒传染病的高风险人群,特别是外卖员、园林绿化人员和户外清洁工。对他们而言,穿着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是关键防护措施。
社区政策调整的背后,实则是公共治理思维的转变——从单方面的“管理”转向互动式的“治理”。广东江门社区从“强制开锁”到“居民自行消杀”的转变,为全国各地的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样本。
在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既需要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更需要尊重个体权益的执法温度。
来源:道听途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