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西景德镇五中旁的街头,48岁的“鸡排哥”李俊永成了新晋“网红”。他炸鸡排的手速如开了倍速,“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的念叨里藏着较真,6元一份的定价透着实在,敞开的塑料袋更是坦荡。开摊半小时,200米长队从街角延伸开去,浙江、云南的游客远道而来,71岁的大爷排
江西景德镇五中旁的街头,48岁的“鸡排哥”李俊永成了新晋“网红”。他炸鸡排的手速如开了倍速,“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的念叨里藏着较真,6元一份的定价透着实在,敞开的塑料袋更是坦荡。开摊半小时,200米长队从街角延伸开去,浙江、云南的游客远道而来,71岁的大爷排两小时队为孙女买份美味。更动人的是“鸡排家族”的热闹:小舅哥从九江赶来忙到深夜不吃饭,远房妹妹直播助农,姐夫靠着他教的手艺,把日营业额做涨到千元,景德镇街头渐渐开出9家口味一致的家族鸡排摊。
这份烟火气的爆红,恰是对工业餐饮信任危机的温柔反击。当预制菜引发的信息差让消费者心存疑虑,“鸡排哥”用最朴素的方式重建信任:提前腌制的食材敞箱摆放,裹粉、油炸全程暴露在顾客视线里,“袋口永远敞开”的规矩比任何质检报告都有说服力。他从不用满减套路,却记得给学生便宜1元,四点半后优先接待放学的孩子,这种藏在细节里的真诚,比连锁品牌的营销话术更能打动人心。消费者排队的三个小时里,闻着的是油锅香气,感受的是被尊重的暖意,这正是工业流水线难以复制的“情绪价值”。
“鸡排家族”的共生图景,更勾勒出小微经济共富的鲜活样本。下岗后的李俊永从卖羊肉串起步,爆火前就免费把配方教给亲戚,走红后干脆拉起家族班子“抱团取暖”。没有复杂的加盟体系,全凭“红白喜事互相帮衬”的老理儿,让装修工姐夫月入翻番,让闲置的亲戚有了生计。这种“一人富带动一族富”的模式,没有空泛的共富口号,却用看得见的收入增长,诠释了小微经济的造血能力——它或许规模不大,却能像毛细血管一样,把发展红利渗透到普通家庭。
从“鸡排哥”的小摊到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藏着同一份生存智慧:真诚是最好的经营哲学,共生是最稳的发展路径。工业餐饮的标准化不该丢了“人味儿”,而小微商户的“野路子”里更藏着生存密码。当西贝因后厨透明度饱受质疑时,“鸡排哥”证明:无论是街头小摊还是连锁巨头,把食材做扎实、把人心暖到位,才是穿越市场波动的底气。这份从市井里长出来的智慧,或许正是民营企业扎根大地、长久生长的密钥。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