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重庆洪崖洞的火锅店排起长队,成都宽窄巷子的牛油香飘满街巷,川渝火锅早已不止是一种美食符号——2024年川渝火锅全产业链营收突破1.2万亿元,门店数量超15万家,直接带动就业超300万人。但与“老干妈”凭借一瓶辣酱撑起百亿市值的单品奇迹相比,川渝火锅行业却面临
当重庆洪崖洞的火锅店排起长队,成都宽窄巷子的牛油香飘满街巷,川渝火锅早已不止是一种美食符号——2024年川渝火锅全产业链营收突破1.2万亿元,门店数量超15万家,直接带动就业超300万人。但与“老干妈”凭借一瓶辣酱撑起百亿市值的单品奇迹相比,川渝火锅行业却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万亿消费背后,食材供应链分散、农餐对接断层、农业附加值低等问题凸显,未能充分释放对乡村振兴的拉动势能。
《2025火锅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以“健康火锅 连接你我”为核心,历时500余工时、超6万字调研指出:川渝火锅的超级商机,藏在“从餐桌需求倒推田间生产”的农餐对接里。通过“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模式,将火锅万亿消费市场与川渝农业产业集群深度绑定,既能破解餐饮企业食材标准化难题,更能让农业从“被动供给”转向“主动适配”,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劲引擎。
川渝火锅的灵魂,藏在每一份来自田间地头的食材里。蓝皮书数据显示,川渝火锅食材采购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62%,其中花椒、牛油、毛肚、特色蔬菜四大品类占比超50%,年采购规模分别达12万吨、25万吨、6万吨、800万吨,对应农业产值潜力超300亿元——这正是川渝农业“靠锅吃饭”的底气所在。
从地理禀赋看,川渝恰好是火锅核心食材的“天然产区”:汉源、茂县的红花椒,以“麻味醇厚、香气持久”成为川渝火锅的“味觉密码”,两地花椒种植面积超30万亩,年产值达22亿元;乐至、安岳的生猪养殖带,年出栏生猪超1000万头,是牛油(生猪副产品)的核心供给源;重庆荣昌、四川简阳的肉牛、肉羊养殖基地,为毛肚、黄喉等“火锅荤菜”提供稳定原料;成都平原、川南丘陵的蔬菜基地,年供应火锅专用的茼蒿、鸭血、藕片等超600万吨。
但长期以来,“餐饮端需求分散”与“农业端供给粗放”的矛盾,让这份“天然匹配”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某连锁火锅品牌负责人透露:“我们每年要对接20多家花椒供应商,品质参差不齐,价格波动能差30%;而汉源的椒农,却常因找不到稳定买家,只能低价卖给中间商。”这种“两头难”的困境,正是农餐对接断层的缩影——万亿火锅消费没能有效传导至田间,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也卡在了“初级原料”环节。
蓝皮书提出的“不改变产品、不改变销售、不改变费用”翻倍订单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餐饮需求标准化→倒逼食材供给标准化→带动订单农业规模化,让农餐对接从“松散合作”变为“绑定共赢”。目前,牛油味火锅专用花椒创研团队、中熬汤业、津道辣素等企业已率先落地,形成可复制的案例样本。
牛油味火锅专用花椒创研团队联合汉源县农业农村局,针对川渝老火锅“麻度5.0、香度8.0”的味觉需求,研发出“汉源特选3号”花椒品种,并与汉源清溪镇120户椒农签订订单协议:团队提供种苗、种植技术指导,约定收购价每公斤80元(高于市场价15%),农户按标准种植,成熟后由团队包销。
“以前种花椒靠经验,收多少卖多少,现在按订单种,不用担心销路,还能学新技术。”椒农李建国算了一笔账:他家5亩地改种“特选3号”后,亩产从200公斤提升到250公斤,按订单价计算,年增收5万元,亩均增收2000元。截至2025年9月,该模式已在汉源推广种植5000亩,带动600户农户,年供应火锅专用花椒250吨,覆盖川渝500家火锅店。
中熬汤业是川渝火锅牛油的核心供应商,年供应量超3万吨,占川渝市场份额的18%。为解决牛油品质不稳定问题,企业与乐至县200家生猪养殖户签订“订单养殖”协议:养殖户按“无抗养殖、体重110公斤出栏”标准养猪,中熬汤业按每公斤18元的价格收购生猪副产品(用于提炼牛油),并联合当地畜牧站提供疫病防控、饲料配方指导。
“以前卖猪副产品要看屠宰场脸色,现在和中熬签了订单,每头猪的副产品能多赚30元,一年出栏1000头,就能多赚3万元。”乐至养殖户张建军说。这种模式不仅让中熬汤业的牛油原料合格率从85%提升到98%,还带动乐至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从60%提升到75%,形成“养殖→屠宰→牛油提炼”的产业链延伸。
蓝皮书重点提及的“健康毛肚万菜专利”,由四川省火锅食品供应链发展促进会牵头,联合重庆荣昌10家肉牛养殖基地、3家毛肚加工企业共同推进。促进会根据川渝火锅对毛肚“厚度2-3毫米、口感脆嫩”的需求,制定《火锅用健康毛肚生产标准》,并推动养殖基地按“谷饲180天、屠宰后2小时内处理”的标准养殖肉牛,加工企业按标准生产毛肚,最终通过“庆龙凤万家火锅店供应链”直达餐桌。
目前,该模式已实现毛肚日供应10吨,覆盖川渝2000家火锅店,荣昌肉牛养殖户的毛肚原料收购价提升20%,加工企业的毛肚产品溢价率达35%。更关键的是,通过“专利+标准”,毛肚从“初级食材”升级为“标准化产品”,带动荣昌肉牛产业年产值从15亿元增至18亿元,新增就业500人。
川渝火锅带动农业发展,离不开“餐饮企业+农业基地+供应链企业+政府部门”的四方协同。目前,川渝已形成四大“火锅食材农业产业集群”,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业局与商务局联动,为农餐对接铺路。
1. 汉源花椒产业集群:从“单品种植”到“全链增值”
汉源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商务局,出台《汉源花椒火锅食材产业发展规划》:对与火锅企业签订订单的椒农,给予每亩200元的种植补贴;对建设花椒初加工厂房的企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10%的补贴。目前,汉源已建成花椒交易市场3个、初加工厂房20座,形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链条,花椒产业年产值从18亿元增至22亿元,带动8万农户增收。
2. 荣昌生猪(毛肚)产业集群:政企共建“溯源体系”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局与商务局联合搭建“火锅食材溯源平台”:养殖户在平台登记养殖信息,加工企业上传加工数据,餐饮企业通过平台查询毛肚溯源信息,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化。同时,两地政府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对使用溯源毛肚的火锅企业,给予采购额5%的补贴;对参与订单养殖的养殖户,给予贷款贴息。截至2025年,荣昌毛肚产业年产值突破8亿元,带动3000户养殖户。
作为安琪、晨光、独凤轩的优秀合作伙伴,千顺食品聚焦火锅调料(酵母抽提物、高汤底料)供应,年服务川渝1000家火锅店。企业通过“调料需求→原料采购→订单农业”的链路,与成都平原的小麦种植户、简阳的畜禽养殖户签订订单:根据火锅店对调料的风味需求,倒推原料标准,再由农户按标准种植、养殖。
“比如火锅店需要‘鲜度更高的高汤底料’,我们就会要求养殖户提供‘谷饲肉鸡’,并与简阳100户养殖户签订订单,保障原料品质。”千顺食品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让企业调料产品的客户复购率从70%提升到85%,同时带动成都平原小麦种植户亩均增收800元,简阳肉鸡养殖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
蓝皮书指出,要充分释放川渝火锅对农业的拉动作用,关键在于打破“农业局管生产、商务局管消费”的壁垒,建立“农餐对接”协同机制。具体可从三方面发力:
1. 搭建“农餐对接”信息平台,打通供需壁垒
由农业局牵头梳理川渝火锅核心食材的农业基地(如汉源花椒、荣昌生猪、成都蔬菜),建立“标准化基地名录”;商务局牵头收集川渝火锅店、供应链企业的食材需求,形成“餐饮需求清单”,通过平台实现“基地与餐饮”的精准匹配。同时,平台可设置“订单农业专区”,提供订单签订、资金监管、物流跟踪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合作风险。
2. 设立“火锅+农业”专项基金,降低合作成本
建议农业局与商务局联合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三方面补贴:一是对签订订单农业的农户,给予种苗、化肥补贴;二是对参与订单的火锅企业,给予食材采购额3%-5%的补贴;三是对建设食材冷链物流的企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10%的补贴。目前,四川省火锅食品供应链发展促进会已联合地方政府试点,首期基金规模5000万元,预计带动订单农业规模10亿元。
3. 推动“食材标准化”认证,提升产业附加值
由农业局牵头制定火锅核心食材(花椒、牛油、毛肚等)的地方标准,明确种植、养殖、加工的技术规范;商务局推动川渝火锅店优先采购“标准化认证食材”,并将其纳入“放心火锅门店”评选指标。通过标准化,让川渝火锅食材从“初级原料”升级为“品牌产品”,比如汉源花椒可打造“火锅专用花椒”品牌,荣昌毛肚可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川渝火锅的“红”,不该只停留在餐桌的热气里,更该延伸到田间的稻浪、椒林里。当汉源的椒农因订单种植笑逐颜开,当乐至的养殖户因牛油需求稳定增收,当荣昌的毛肚通过标准化走向全国——万亿火锅消费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
《2025火锅蓝皮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现了“健康火锅”的商机,更在于指明了“餐饮反哺农业”的路径。只要农业局与商务局携手,打通“从餐桌到田间”的每一个环节,让订单农业成为常态,让产业集群形成合力,川渝火锅就能从“美食符号”升级为“乡村振兴符号”,最终实现“一锅带动一业,一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图景。
参考文献
[1] 牛油味火锅专用花椒创研团队、中熬汤业、津道辣素联合调研. 《2025火锅蓝皮书(未公开版)》[R]. 2025年9月.
[2]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川渝火锅核心食材农业产业发展报告》[R]. 2024年12月.
[3] 重庆市商务局. 《2024年川渝火锅全产业链消费数据白皮书》[R]. 2025年1月.
[4] 四川省火锅食品供应链发展促进会. 《2025年健康毛肚订单农业实践与产业集群建设报告》[R]. 2025年8月.
[5] 千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火锅调料供应链与农餐对接合作年报》[R]. 2025年3月.
[6] 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 《2024年中国火锅产业发展报告》[R]. 2025年2月.
[7] 汉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汉源花椒产业(火锅专用品类)发展规划与成效报告》[R]. 2025年1月.
[8]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2024-2025年荣昌生猪(毛肚原料)订单农业与溯源体系建设白皮书》[R]. 2025年4月.
1.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摘编、篡改本文内容,或将本文用于商业宣传、盈利性活动;如需转载,需提前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原文来源及作者”。
2. 《2025火锅蓝皮书》为牛油味火锅专用花椒创研团队、中熬汤业、津道辣素联合调研的未公开成果,其版权归上述联合调研团队所有。蓝皮书目录参考、商业秘密信息等需通过“私聊”渠道获取,未经联合调研团队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传播、使用相关未公开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3. 本文中涉及的企业名称(如千顺食品、庆龙凤、安琪、晨光、独凤轩等)、产业数据(如“川渝火锅2024年全产业链营收1.2万亿元”“汉源花椒年产值22亿元”等)均来自公开报道或企业授权信息,若存在信息误差或需更新,可联系作者更正。
4. 本文旨在推动川渝火锅产业与农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提及的“订单农业培训”“专利招商合作”等商业活动,其参与规则及服务细节以活动主办方官方说明为准。
来源:耀中品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