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川字号”特色品牌 提升消费品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23:52 2

摘要:10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和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扩大内需主要成就作介绍。

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品质服务型”转型,带动就业约90万人

推进“千集万店”改造,赋能县域餐饮、便利店、商贸中心等主体数字化转型,提升即时零售供给水平

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累计建成县城商贸中心超500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超3500个,村级便民商店超11万个

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红) 10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和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扩大内需主要成就作介绍。

“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大资金投入,一大批群众所需、可感可及的民生项目加速“上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川人民。

教育医疗供给持续优化。立足行业所需、岗位所需,发展职业教育,新增成都轨道职业学院、遂宁职业学院等9所院校。着眼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 3054 所义务教育学校、397所普通高中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一老一小服务更加完善。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596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65万张,新增托位18.6万个,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更有保障。

安居工程改善居住环境。改造老旧小区2.98万个,改造各类城市管网5.2万公里,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725套,努力让更多群众实现“住有宜居”。

“十四五”以来,我省“筑屏障”的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扎实推进,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更协调”。

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奋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四年来,四川新建高标准农田1328.9万亩、改造提升444.3万亩。

生态安全底色更加鲜明。统筹推进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加快若尔盖草原湿地等重点生态区修复工程,深入实施“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长江、黄河干流四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十四五”以来,我省强化“政策+活动+场景”三轮驱动,推动消费成为经济稳增长主引擎,全省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升位、增速领跑的发展态势,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

多措并举,推动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推动出台《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是全国第二个省级层面的地方菜系立法。实施“天府三名”(名菜、名厨、名店)品牌培育工程,培育省级天府名菜116道、天府名厨 100 位、天府名店106家;培育成都、遂宁、宜宾等家政产业园,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品质服务型”转型,带动就业约90万人;围绕银发经济,打造熊猫旅游专列品牌,自2021以来开行列车140余列,发送旅客约4万人次;赛事经济带动体育消费持续释放,“川超”热血揭幕,60余个“第二现场”掀起观赛热潮,让赛事“流量”变消费“增量”。餐饮、家政、养老、体育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多点开花。

抢抓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新型消费动能增强。电商直播、即时零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实施品质川货直播电商网络流量新高地专项行动,建立“直播好物库、直播人才库、电商企业库”。推进“千集万店”改造,赋能县域餐饮、便利店、商贸中心等主体数字化转型,提升即时零售供给水平。在全国率先探索“交商邮供”融合模式,创建“交商邮”融合发展县10 个,发展“交邮”合作线路881条,超1万个行政村设立“金通·邮快驿站”。

坚持“城市提品质、县域补短板”,城乡消费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首发经济,近年来,引进各层级首店超1600家,举办各类首发、首展、首秀活动超2500场。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高品质示范步行街“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打造全国示范步行街1条、省级示范试点步行街42条。支持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以及60个县,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累计建成县城商贸中心超500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超3500个,村级便民商店超11万个,实现商业网点乡镇一级覆盖率100%。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把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打造新时代“川字号”特色品牌为牵引,出台政策、举办活动,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