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ì tóu)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玩耍、闲逛”,但要是往深了说,那可就有讲究了。你要是在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听见有人问你“今仔日要去
“
”(tì tóu)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玩耍、闲逛”,但要是往深了说,那可就有讲究了。你要是在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听见有人问你“今仔日要去
无”,别蒙,人家就是在问你“今天要去玩不”。
近日,福建省文旅厅推出的“
闽南”方言脱口秀在泉州火热上演。这场全国首创的福建方言喜剧演出,打破传统模式,以生活化视角解读非遗,将闽南方言转化为趣味横生的文化梗,通过笑声传递闽南人文精髓,展现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新范式。
每个节目都巧妙融入泉州特色元素
三大篇章串古今:从烟火市井到精神传承
据了解,本次脱口秀演出以“文化、生活、精神”三大主题贯穿始终,每个节目都巧妙融入了泉州特色元素。开场短剧《闽南宣传片》通过现代艺术手法,生动展现了开元寺双塔、西街传统美食、蟳埔女头饰等泉州标志性元素,诠释了“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韵味。非遗节目《“偶”遇闽南》创新性地将提线木偶表演、闽南语说书和高甲戏丑角即兴互动相结合,带来别具一格的舞台效果。语言类节目《闽南五色话》通过趣味讲解泉州方言的由来和典故,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闽南语的文化内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百年家书》,该节目取材于闽南侨批档案,深情演绎了南洋华侨的奋斗史和家国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为方便外地观众理解,现场特别设置了普通话实时字幕,既保留了闽南语的独特韵味,又消除了语言隔阂。
“生活篇”中的《我与闽南续火“话”》根据消防员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他们在守护古建筑安全的同时,也传承着闽南文化的故事。最后的“精神篇”将演出推向高潮,诗歌朗诵《闽南顶呱呱》以质朴的语言赞颂闽南精神,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到现代民营经济发展,展现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永恒信念。
新晋江人在表演脱口秀
文旅融合新范式:方言脱口秀激活非遗生命力
这场脱口秀不仅是文艺展演,更是福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以闽南方言为纽带,将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市井生活的诙谐趣事有机融合,既传承了方言的古老神韵,又创新采用了现代流行的演绎方式;既坚守闽南本土的文化根脉,又包容外来文化的观察视角。当新生代表演者用传统韵白腔调演绎当下生活百态时,观众领略到的不只是语言魅力,更是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交响。
对此,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表示:“闽南文化在一代代闽南人的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与创新,既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持续推动着闽南地区乃至国内外更广范围的传播发展。我们应当推动闽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深度融合,打造一系列如《
闽南》这样可亲、可感、可传播的文化新IP。同时,要鼓励更多青年群体,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方式,成为闽南文化的讲述者和创作者。只有当古老的文化基因在当代社会找到新的生长点,才能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交流中,真正展现出其不朽的活力与价值。”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福建省正在全力推进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泉州持续探索“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有效方式。“
闽南”项目的推出,为泉州文旅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通过时下年轻人热衷的脱口秀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习俗、地方方言转化为“可互动、可传播”的文旅体验,让游客在泉州不仅能“游览观光”,更能“深度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精髓。
□海都时评
让传统文化在笑声中“活”起来
“
(tì tóu)闽南”方言脱口秀在泉州火热上演。这是全国首创的福建方言喜剧演出,让闽南文化以年轻化姿态走入大众生活。
用老祖宗的话讲新时代的故事,这是最潮的“
”。这场脱口秀,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把非遗、民俗、方言变成“可体验、可分享”的文旅产品,让游客不只是“逛”泉州,更能“懂”泉州。这不只是一次演出,更是福建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真正的文化活力,不在于固守纯正,而在于能否在开放中保持本色。脱口秀的幽默节奏、生活化的段子、共情的故事,把深厚的文化“翻译”成了大家能瞬间理解、会心一笑的“梗记忆”,把文化体验从静观变成了互动,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找到了新的表达。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吸引新一代。这场演出,是一次成功的“赋权”,它让年轻人看到,自己也可以用热爱的方式,为古老文化注入新灵魂。
文旅脱口秀的兴起,为文旅推介提供了新思路。不久前,全国首个由省级文旅部门主办的脱口秀赛事,评选出“福建文旅十佳脱口秀推介官”,让福建故事以有趣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当前,福建正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泉州也在持续探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路径。此次尝试,正是闽南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未来,文旅脱口秀应坚持特色定位,深入挖掘地方资源,不断拓展新路径,尤其要优化演出场景,并坚决抵制低俗倾向。只有打造精品,才能为文旅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既要扎根土地的深度,也要拥抱时代的广度。最美的传统不是古老的,而是鲜活的;最好的传承不是供起来,而是用起来。 (白水)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来源:海峡都市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