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搜索颁奖台上差点被一束花“熏吐”,72小时后却用同一双手把国乒从悬崖边捞回来——这种剧情连编剧都不敢写,却真实发生在19岁的林诗栋身上。
正在搜索颁奖台上差点被一束花“熏吐”,72小时后却用同一双手把国乒从悬崖边捞回来——这种剧情连编剧都不敢写,却真实发生在19岁的林诗栋身上。
那束“臭花”最先冲上热搜。
画面里他刚把花举到鼻尖,脸瞬间皱成抹布,干呕声透过转播镜头清清楚楚。
网友笑疯:“原来世界冠军也逃不过公共厕所味。”
没人想到,这一秒的尴尬只是预告片,真正的正片藏在后面三天。
先说输的那场。
对手是伊朗小孩,才15岁,世界排名低到要翻好几页才找得到。
林诗栋2-3败北,关键分全是自己送:发球直接丢、抢攻下网、最后一颗球连板边都没沾。
哨声一落,他蹲在地上用毛巾捂脸,肩膀一抖一抖,导播很“懂事”地给足十秒特写。
那一刻,弹幕里全是“完了,国乒要翻车”。
可一小时后他又被教练推上场,打同一支球队的老大哥阿拉米扬。
镜头扫过,他眼角还红着,发球动作却换了:抛球高度降了,旋转从逆旋转改成纯侧旋,第三板不再硬抡,而是轻贴一板逼对手先拉。
3-0,比赛只用20分钟,伊朗教练席集体黑脸。
国乒队友说:“回更衣室他第一句话是‘饭还有吗?’”——饿,说明情绪已经落地。
真正的鬼门关是半决赛对日本。
国乒0-2落后,再丢一场就回家。
第三盘轮到林诗栋,对面篠塚大登比他大两岁,刚拿了WTT分站冠军,气势正盛。
前两局林诗栋还是懵的:接发球冒高、反手对不过、第二局9-11输完他拿毛巾砸自己大腿。
第三局突然开始“耍赖”——发球时他退到远台放高球,对手连扣三板被他兜回头,全场炸了。
那一分像开关,后面他越打越“油”,第四局干脆用砍式发球把篠塚逼到远台,一板穿越直线锁定胜局。
决胜局最后一分,他发了一个连镜头都跟不上的急下旋,对手直接吃发,球像钻地鼠一样擦网落台。
1分,国乒整艘船被拖回水面。
解说席吵翻了。
侯英超先批:“前面关键分那是什么心理?”
转头又补一句:“好在摔在今天,不是巴黎。”
郭焱直接护犊子:“19岁能在2000人吼声里把心脏按回去,已经算本事。”
两人吵到一半,导播切到球员通道,林诗栋正蹲在地上给球拍贴创可贴——原来虎口早被磨破,血渗出来染红白胶,他怕裁判发现,拿创可贴把边缘包得严严实实。
没人再说话,画面比所有解说词都重。
赛后采访他憋了半天,就一句:“那1分不是为了自己。”
翻译过来就是:再怂也得把锅背住,因为背后还有六个人一起讨生活。
新浪体育把这段话放出来,评论区最高赞是“小孩哥一夜之间长出了脊梁”。
回头再看,他这次亚锦赛其实做了三件事,件件都踩在新人最怕的点上。
第一,怎么快速洗白惨败?答案:立刻上场赢一场,把失误的脑回路覆盖掉。
第二,怎么把个人情绪关进笼子?
答案:把“团队”两个字画在拍柄上,每发一球先看一眼。
第三,怎么让教练继续信你?
答案:关键局主动请战,赛前王皓本来犹豫要不要换阵,他直接一句“给我上”,眼神没飘,王皓就点了头。
有人把他的轨迹画成一条V字:谷底是输给15岁小孩,尖端是半决赛让二追三。
真实曲线其实更像心电图,一上一下都在同一条命。
国乒最怕的不是输,而是输完站不起来——林诗栋用72小时给所有人看:站起来可以很快,只要敢把脸先扔地上。
19岁,他还没学会在颁奖台上装淡定,也没学会把花闻成香水味。
但他已经学会在0-2落后时把心脏调到180,再一板一板把船划回岸。
下一次谁还说年轻人扛不起大旗,就把这条新闻甩过去:
那个差点被花熏吐的小孩,已经把国乒从悬崖边捞回来了。
来源:溪上放筏的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