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精神卫生调查(2019年)显示,我国成人(≥18岁)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的终生患病率为16.6%(即约1/6的人一生中可能患有某种精神疾病),12个月患病率为9.3%(即近1/10的人在一年内患有某种精神障碍),这些数据提示精神疾病存在的普遍性。如果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2019年)显示,我国成人(≥18岁)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的终生患病率为16.6%(即约1/6的人一生中可能患有某种精神疾病),12个月患病率为9.3%(即近1/10的人在一年内患有某种精神障碍),这些数据提示精神疾病存在的普遍性。如果自己或家人怀疑患有精神疾病,不要惊慌,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接下来医生将告诉您该如何做好就诊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等。
如果怀疑家人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就诊前要做哪些准备?
1.首先不要惊慌,做好初步的观察并记录,以免就诊时因紧张等因素导致自己表达不完整。
可以用手机备忘录或笔记本记录以下内容:
情绪变化:持续的情绪低落、烦躁、焦虑、容易发脾气等;
言语/行为异常:自言自语,对空谩骂,社交退缩、失眠/嗜睡、自杀或自伤,不敢出门,或者把房门紧锁,摔东西,不和家人一起吃饭等;
认知问题:是否存在记忆力下降,或者出现疑心,如坚信被监视或投毒,觉得不安全,但实际并无这种情况等。
2.如同时发现患者有躯体不适,应先带他/她去综合医院就诊,排除相应的躯体问题,比如检查甲状腺功能,做头部CT/MRI排除肿瘤或脑血管病变等。然后再去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带上已经做的一些检查及病历资料。
3.提前选择医院和提前挂号,紧急情况下可以选择急诊就诊。
4.如果患者有酒精/药物滥用等,需要如实告知医生。
如果自己生病了,怎么办?
1.可以先联系家属,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避免讳疾忌医。
2.如果出现严重的自杀想法,需要立即告知家属得到他们的帮助,也可以拨打热线电话12356寻求帮助。
3.在去就诊前,可以将自己觉得可能有问题或需要向医生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就诊时给医生看,可以避免遗漏和节约时间。
4.就诊完后,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
如何选择专业的帮助?
1.选择正规的就诊机构,认准国家卫健委批准的医疗机构(在卫健委官网上可查资质,登录国家卫健委官网→服务→信息查询→医疗机构,优先选择有“临床心理科”或“精神科”资质的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精神专科医院都可以去就诊,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科更适合轻中度精神问题、抵触“精神科”标签者。
2.紧急情况如发生伤人/自伤等时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12356,接线员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或帮助。
3.勿自我诊断:抖音/小红书上的“测试”不能替代专业评估,心理评估仅供参考。
4.警惕骗局:拒绝“包治百病”的中医诊所或灵修课程;认准国家卫健委批准的医疗机构。
就诊结束后,回家该如何照顾精神疾病患者
1.移除尖锐物品、绳索等,药物应由专人保管,不能交给患者
2.保持房间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尽量让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保持规律作息。
3.家人需要督促患者服药,以防漏服药物,达不到所需的效果。
4.如果患者拒服药物,可以改口崩片(如奥氮平)或口服液(如利培酮),或者长效针剂,目前已有半个月一针的利培酮微球注射液(肌肉注射)或帕利哌酮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月一针,三个月一针以及六个月一针三种规格),非常方便。
5.和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避免直接反驳患者所说的内容,例如说:“我听到你说看到东西,但我没看到,我们一起找医生聊聊。”
6.如果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尽快再带患者去医院就诊。
7.在开始阶段,建议一个月左右去医院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若出现了副作用,也需要医生及时处理。
8.服药后需要进行常规的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
9.警惕“根治精神分裂症”的广告,精神疾病需长期管理。
作者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向小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江亭晚色静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