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李亚鹏上周直播,背景是景德镇新租的老窑,手里那杯茶还没喝完,弹幕就飘过一条:哥,580万又到账(指被执行)。
“5.3亿,每周还得陪娃视频,这婚离得比还贷还累。
”
刷到李亚鹏上周直播,背景是景德镇新租的老窑,手里那杯茶还没喝完,弹幕就飘过一条:哥,580万又到账(指被执行)。
他咧嘴一笑:“债是债,娃是娃,两码事。
”屏幕外,3岁的李夏正把妈妈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海哈金喜刚注册的母婴号,第一条视频就是教单亲妈妈如何一键屏蔽前任直播推送,点赞瞬间破十万。
网友以为故事走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其实人家早换了剧本:离婚前夜,俩人并排剪了一版分手Vlog,调色、字幕、BGM全自己上,连“感谢陪伴”四个字都统一用李亚鹏最喜欢的行楷。
剪完凌晨三点,海哈金喜顺手把成稿发给自己新签的经纪公司,第二天北京卫视就打电话邀她上《妈妈咪呀》,话题直给——“和前任一起做公关是什么体验”。
节目组原本想拍眼泪,结果她全程在笑:“比带货简单,至少不用补货。
”
债务那边,雪山艺术小镇的业主群每天依旧99+,有人甩出执行截图,有人@李亚鹏“啥时候交房”,管理员干脆把群名改成“5.3亿大型追剧现场”。
李亚鹏不潜水,直接甩链接:新开的陶瓷小店,拍三件手工茶具送签名,销售额当晚冲百万。
评论区骂声与订单齐飞,他回得飞快:“茶盘是茶盘,房子是房子,一码归一码。
”转头把定金打进大理某国际学校的教育基金账户,备注:李夏学费,密码只有海哈金喜知道。
海哈金喜这边也没闲着。
母婴号第二条视频,她抱着娃在云南洱海边上早教课,镜头扫过远处那栋白房子——李亚鹏年初买的,写的女儿名。
配文只有一句:“学区房太远,干脆把学校搬来家门口。
”底下最高赞评论:前夫的钱包在流血,她的流量在涨粉,双赢。
她回了一个狗头表情,顺手把直播时间改到李亚鹏带货结束后十分钟,标题:“单亲妈妈如何一边哄睡一边选品”,平台算法立刻推流,理由:强反差,高停留。
有人替他们算账:一周三场直播,一场卖茶,一场卖瓷,一场卖“单亲好妈妈”人设,加起来刚好覆盖当月利息。
数字冷冰冰,画面却热腾腾:周五晚上,李亚鹏在景德镇窑口开窑,手机支在旁边,李夏的小脸出现在屏幕,奶声奶气“爸爸加油”,弹幕瞬间刷屏“破防”。
同一时间,海哈金喜在隔壁城市酒店背台本,听到这句突然卡壳,导演喊停,她摆摆手:“再来一遍,刚才情绪太真,不够综艺。
”
最离谱的是,俩人还共享一个财务顾问——不是律师,是当年给他们办婚礼的婚庆老板,转行做债务重组,理由是“最熟悉你们的钱从哪来到哪去”。
每月15号,三人视频会议,李亚鹏先报茶瓷销售额,海哈金喜再报广告刊例,最后老板敲计算器:利息缺口120万,建议下月加一场“离婚周年直播合体”,标价榜一送双方联名签名照。
李亚鹏皱眉:“会不会吃相太难看?
”老板翻白眼:“5.3亿面前,好看值几个钱?
”
故事讲到这儿,已经分不清是还债还是造流量。
唯一确定的是,大理那所国际学校明年九月开学,学费一次交三年,账户余额刚好够。
李亚鹏在窑口刻了套亲子茶具,底款四个字:一别两宽。
海哈金喜拿去当抽奖福利,配文:“分手礼物,限量三千套。
”开抢那晚,服务器崩了十分钟,修复后库存显示:剩一套。
客服截图发到群里,李亚鹏秒回:“留给我女儿,以后她结婚当嫁妆。
”
下一秒,他补了一句:“要是她以后还想出国读书,我就把窑口卖了。
”群瞬间安静,没人再刷“还钱”。
毕竟,老父亲烧窑养娃的剧情,比5.3亿好看多了。
来源:墨羽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