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倒下!疯狂关店11万家,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逛商场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11:21 1

摘要:上周陪朋友去光谷,山姆门口排队绕三圈,隔壁传统百货一楼黄金位置空得能踢足球。

“商场快成鬼城了?

”——别急着唱衰,真正该慌的,是还在用2019年脑子做生意的那批人。

上周陪朋友去光谷,山姆门口排队绕三圈,隔壁传统百货一楼黄金位置空得能踢足球。

同一天,武广的LV专柜小姐姐在小程序里直播,半小时卖出一只20万的硬箱。

现实就是这么分裂:一边空铺率飙到18%,一边新mall开业25万人挤爆门口。

生意不是没人做,是玩法换了。

先说最扎心的,现在去商场,很多人就为拍两张照。

凯度刚出的数据,人均停留1.2小时,比看电影还短。

但就在这72分钟里,有人靠一面“数字化妆镜”让Z世代乖乖掏了28%的转化率——镜子能一键试色,扫码直接外卖送到家。

传统专柜还在等客上门,人家已经把“触点”安在电梯口,30秒抓一个,比发传单高效100倍。

再说价格。

别一提“性价比”就想到便宜。

尼尔森最新调研,47%的年轻人把“质量”写在性价比第一位,价格因素只剩24%。

胖东来把进货价贴在货架上,照样被抢空,说明白牌时代过去了,现在拼的是“值得信任”。

商场里那些“神秘折扣”,在00后眼里等于“割韭菜”标签,看都懒得看。

空铺那么多,到底谁在赚钱?

看两组反差:朝阳大悦城把一整层改成数字藏品买手店,50多个虚拟潮牌挤在一起,开业45%客流是00后;深圳万象天地给新品牌三个月快闪档期,孵化成功率67%,租金比正店低一半,但带货能力吊打隔壁老大哥。

逻辑很简单——把空间当内容做,三个月一换,常来常新,年轻人把mall当抖音刷,总有新番追。

武汉这边更野。

万象城二期直接搬了3000㎡真植物进室内,空调风里带青草味,开业当天25万人打卡,小红书笔记刷到凌晨三点。

同期武广把奢侈品搬到“云柜台”,小程序里看包,同城闪送最快28分钟送到酒店,线上成交占专柜两成。

线下体验+线上秒送,一边造梦一边收割,两手都硬。

最离谱的是会员店。

光谷山姆一天办1.2万张卡,排队拐弯处放的是茅台和戴森,顺手就放进购物车。

盒马X会员店更鸡贼,30%面积拿来“先试后买”,烤肠随便吃,猫粮能分装,尝完不想买都不好意思。

传统超市还在打价格战,人家已经把“占便宜”做成体验,蹭顿饭都能发朋友圈,流量自来。

政策也在背后推。

商务部新文件,新建商场必须拿出15%面积做公共文化空间,改得好的最高补贴300万。

武汉第一批“商改文”已经有人吃到螃蟹:汉阳一家老百货把中庭改成小剧场,周一到周日脱口秀、livehouse排满,隔壁清冷的奶茶店顺势复活,晚上10点还在出杯。

商场不再只是商场,是城市客厅、深夜食堂、精神避难所,什么都能装。

还在担心电商抢饭碗?

别闹了,银泰和阿里搞的“商场元宇宙”已经上线,AR试衣间转化率飙40%,线下试了线上下单,快递到家,比纯电商还快。2025年60%头部商场都要装空间计算,虚拟货架无限延伸,物理空铺反而成了低成本秀场。

电商和实体,最后拼的还是谁更会“叠buff”。

一句话,商场死不了,只是换血。

还在算租金、拼扣点的,三年后被拍在沙滩上;把空间当IP、把顾客当粉丝的,已经悄悄数钱。

接下来,30%老商场会死透,但活下来的,身价翻十倍。

别问“还去商场干嘛”,该问的是:下一轮洗牌,你在牌桌上,还是牌下面?

来源:刀锋斩月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