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杀出物理AI黑马企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15:21 1

摘要:当外界还在紧盯着英伟达的GPU算力时,黄仁勋早已布局多年,悄悄落子。2020年,其女儿Madison Huang进入Omniverse部门,为宝马、奔驰等打造数字孪生工厂;2022年,儿子也投身机器人仿真平台Isaac Sim,参与推动亚马逊仓库自动化。一双儿

谁能想到,英伟达的下一个霸权密码,藏在黄仁勋的“家族布局”里?

当外界还在紧盯着英伟达的GPU算力时,黄仁勋早已布局多年,悄悄落子。2020年,其女儿Madison Huang进入Omniverse部门,为宝马、奔驰等打造数字孪生工厂;2022年,儿子也投身机器人仿真平台Isaac Sim,参与推动亚马逊仓库自动化。一双儿女看似独立的职场选择,实则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冲锋:拿下物理AI的未来。

黄仁勋女儿入主物理AI

黄仁勋让继承人亲自操盘,不仅仅是简单的“子承父业”,更像是英伟达下一个十年的秘密突围。一旦成势,物理AI领域或再现英伟达在AI计算领域的垄断盛况。

而物理世界的智能化,在未来10~20年将是一个远超互联网数十倍的超大市场。

在这一关键突围时刻,国产力量能否接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上海松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应科技”),正是率先挺身而出、敢与霸主争锋的中国主力。

其技术团队出身华为,手握“全国唯一的AI物理仿真平台ORCA”,不仅能对标英伟达Omniverse实现全量功能,甚至在机器人仿真细分领域已能与英伟达同台竞技。更关键的是,松应科技商业化已成功落地,早早拿下库帕思、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头部客户的商业化订单。

近日,张通社独家对话松应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FO郭斯强,揭秘敢与英伟达同台竞技的国产力量,靠什么拿下大额订单?

01

追着英伟达打?

中国物理AI不能再落人一步

创业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先人一步看清未来。松应科技的核心团队,正是最早捕捉到“物理AI”这座巨大冰山浮出水面的那群人。

故事始于一条业内早在2020年就在传播的关键信息:“英伟达可能在做一个面向物理世界智能化的平台‘Omniverse’,这是全球首个实现物理精确模拟的系统。”

松应科技创始人聂凯旋率先注意到了英伟达的这一动向。彼时,聂凯旋正担任华为云鲲鹏解决方案副总指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3D仿真工具,更有可能代表了未来物理世界智能化的底层基础设施。

松应科技创始人 聂凯旋

当初,英伟达正是凭借CUDA的前瞻性布局,实现了生态的绝对优势垄断了全球市场,获得了70~80%的超高毛利率。难道在物理AI领域,中国还要落后一步吗?在华为攻坚多年,聂凯旋相信,“美国人要做的,中国产业也一定会需要,中国团队也应该做出来。”

松应科技现CFO郭斯强也对Omniverse背后的巨大机遇兴奋不已。郭斯强拥有清华本科、杜克大学管理学背景,并从事多年风投,曾亲历2015年“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中国硬科技崛起期,对前沿技术动向异常敏感。他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他寻觅已久的、足以改变下一个十年的机会。

2020年10月,英伟达发布Omniverse测试版,进入了快速的迭代升级阶段。而经过数月的评估和筹划,2021年底,松应科技正式成立。

从成立第一天起,松应科技坚定地选择了高度对标Omniverse的技术路径——以OpenUSD(统一数据标准)为底层标准,自主研发全栈式3D实时数据合成与仿真平台,覆盖从渲染、物理模拟到机器人训练的全流程。可以说,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对标英伟达Omniverse的企业。

“英伟达的算力客户仍以互联网公司为主。但互联网世界的需求总有边界,真实物理世界的智能化,才是下一个主战场。”他们明白,这一场物理AI争夺战,必须打,必须早打,也必须打赢。中国AI,绝不能再一次在智能化的浪潮中落后。

然而创业从无坦途。刚有起步,松应科技便突遇戏剧性的“意外”……

02

首创“国内唯一”

中科创星、奇绩创坛相继重仓!

实际上,松应科技的市场潜力早已得到资本验证。

2022年5月,公司成立不到1年,便获得了种子轮投资。这为松应科技的起步打了一剂强心针。

来源:企查查

但是,戏剧性的变故来临。2023年3月10日,松应科技迎来至暗时刻——硅谷银行宣布破产了!松应科技存放于此的数百万美元融资无法取出。彼时,松应科技刚在深圳新开办公室,正处在急需用钱的扩张期。

危急时刻,团队顶住压力、全力应对,最终有惊无险地全额收回资金。这场危机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啃下物理AI硬骨头”的决心。

面对市值万亿的英伟达,以及其纯闭源的Omniverse,松应团队没有捷径可走。“把原理研究透,再敲代码做出来”,郭斯强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团队三年“掉头发”式的攻坚。

松应科技持续投入研发,团队从几人扩至几十人,逐步完成全量功能开发。不久,国内首个物理精确模拟器ORCA诞生。截至目前,ORCA仍是国内唯一对标英伟达Omniverse的国产平台。

这个平台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郭斯强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平台的应用价值:“在新技术成熟前,场景方不敢轻易让机器人进入工厂,怕弄坏昂贵的设备;而机器人公司进不了真实场景,就拿不到数据,技术永远无法迭代。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死结。”

“我们的平台,就是为了打破这个僵局。”郭斯强介绍,他们为场景方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机器人可以在这个“虚拟训练场”里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测试、评估和迭代,同时完全不干扰真实场景客户的生产秩序。

不局限于机器人仿真,作为国内首款对标英伟达Omniverse的产品,Orca以“高效、开放、安全”等核心特质构建全方位优势。

在高效性上,它采用可扩展、模块化架构,支持分布式多GPU协同运算,突破单GPU性能上限,确保复杂仿真任务快且稳,能应对大规模复杂场景。

在开放性上,平台秉持开放理念,后续将逐步开放技术以构建具身机器人仿真生态,还适配英伟达及沐曦、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等多个头部国产GPU品牌,硬件适配灵活,不被海外单一厂商“卡脖子”。

在安全性上,作为本土研发的物理精确模拟器,深植国内市场,可持续提供“仿真软件+合成数据”服务,彻底规避国外供应链中断风险。

基于这样的产品实力,松应科技形成了清晰的商业模式:以“机器人虚拟训练场”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核心,这无疑是国产替代战略中最锋利的一把尖刀。

均为松应Orca实机录制

2024年,公司迎来商业化元年——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商业化产品落地,松应科技用了三年。

资本继续看好其前景,2025年3月,松应科技再获中科创星领投,奇绩创坛、接力天使、上海天使会跟投的新一轮天使融资。

03

群雄联手,抢占先发位!

在松应科技的蓝图中,与英伟达的竞争并非简单的技术复刻,而是一场生态位的争夺战。

“英伟达的底层软件策略是封闭的,硬件+软件,就像苹果。”郭斯强一语道破核心差异,“而我们要在物理AI赛道做安卓。”安卓的成功,本质是联合所有非苹果手机厂商搭建开放体系。松应的打法也正是如此,从一开始就把“生态协同”作为破局关键,靠开放联合,把更多伙伴拉进来共建生态。

要实现这一目标,松应的合作布局层层递进:

先是夯实硬件底层根基,与沐曦、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等国产GPU领军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底层适配优化,让ORCA平台在国产GPU上流畅运行——既解决商业落地的硬件适配问题,更搭建起“自主可控的AI训练生态”,提前规避供应链风险。

ORCA物理AI仿真系统与沐曦等GPU厂商完成兼容互认

再是补足AI上层缺口,与商汤科技等模型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模型厂商有强AI算法与海量场景,亟需高质量低成本“数据燃料”,ORCA平台恰好补上,既加速模型迭代,模型厂商的前沿需求也反推ORCA升级,形成“1+1>2”的互补闭环。

此外,松应科技还拓展数据边界,联合库帕思等新锐公司完善语料数据闭环,持续拓宽ORCA平台的应用场景,让生态覆盖更全面。

这种合作基于坚实的“双赢”逻辑。郭斯强称之为“互相带货”:对硬件厂商来说,ORCA帮助找到物理智能市场的应用场景;对松应而言,国产适配构建了独立于英伟达的生态基础,推动国产替代从单点突破迈向体系化突围。

而这些合作的价值,最终通过一个又一个头部客户案例得到印证。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松应科技的物理AI仿真系统ORCA入选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TOP30榜单

松应科技用实打实的落地效果,把“打破数据困境”的口号变成现实。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单一的技术壁垒,而是‘生态位+先发优势’。”郭斯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我们几乎是和英伟达同步启动的,抢占了宝贵的窗口期。”这一战略也获得奇绩创坛创始人陆奇博士“正逢其时”的高度认可。

如今,随着生态逐步成型,这家初创公司的视野已不止于当下的具身智能仿真:低空经济里飞行器的飞行环境模拟仿真、智能制造中多物理场的实时交互……这些更宏大的物理世界场景,都成了ORCA平台的下一片战场。

“希望未来作为国产软件生态的代表,与海外巨头二分天下。”郭斯强的语气沉稳而坚定。对这群抓住时代机遇、选择啃硬骨头的创业者而言,这场生态之战,才刚刚开始。

来源:张通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