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项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通过特定方式激活肠道中的脂肪分解过程,一种微小线虫的寿命延长了惊人的53%。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适度饥饿不仅可能让您更健康长寿,甚至可能惠及子孙后代。
近年来,“管住嘴”成了健康生活的流行语。
不少中老年朋友也开始通过控制饮食来管理健康。
但您可能不知道,适度的饥饿感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益处。
最近一项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通过特定方式激活肠道中的脂肪分解过程,一种微小线虫的寿命延长了惊人的53%。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长寿特性竟然能够传递给后代,一直延续到第四代。
研究人员发现,当线虫体内一个名为LIPL-4的基因被激活时,会启动细胞内的“清洁工”——溶酶体,加速分解脂肪和清理细胞垃圾的过程。这不仅是线虫自己活得更久,连它的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这种“长寿红利”。
明明基因没有改变,为什么长寿特性能够遗传呢?科学家发现,这背后的秘密在于“表观遗传学”——一种不改变基因序列却能影响基因表达的方式。
在长寿线虫体内,一种名为组蛋白的蛋白质修饰水平明显升高,这些修饰集中在基因的开关区域,改变了基因的表达模式。
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中产生的信号分子能够通过卵黄蛋白“搭乘便车”进入生殖细胞,将长寿信号传递给下一代。
这个过程需要一种特殊的酶(DOT-1.3)为组蛋白打上“甲基化印记”,就像盖上一个长寿的印章。
除了对寿命的影响,饥饿感本身还能调节我们的免疫系统。曼彻斯特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大脑感知到的饥饿信号能够直接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当大脑中负责产生饥饿感的神经元(AgRP神经元)被激活时,即使身体并没有真正缺乏能量,血液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单核细胞的数量也会减少。
这些细胞在感染时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清除病原体,但在慢性炎症状态下,它们可能“过度工作”,反而加重病情。
研究发现,饥饿感能够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肝脏功能,减少某些信号分子的分泌,从而调节免疫反应。这意味着饥饿不仅是胃的“呐喊”,更是大脑精心策划的“全身总动员”。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事实:饥饿不仅是胃的“呐喊”,更是一场由大脑精心策划的“全身总动员”。
AgRP神经元一方面驱动我们寻找食物、补充能量,是生存本能的“发动机”;
另一方面,它们又能跨越能量状态的限制,独立地调节免疫系统的运作节奏。
看来,饿一饿肚子,不仅能让自己活得更久,还能把这份长寿的“大礼包”传给子孙后代。而且,饥饿还能给免疫系统“一键重启”,让身体的防御机制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尽管这些研究发现令人兴奋,但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这些研究目前是在线虫和小鼠模型中进行的,在人类中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然而,这些研究确实为我们理解饮食、健康和长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它表明适度的饥饿可能通过激活体内的某些保护机制,带来健康益处。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不必刻意追求饥饿,但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饮食方式:
遵循“饭吃七分饱”的原则,避免过度进食尝试定时定量的饮食模式,避免零食不断适当拉长晚餐到早餐之间的时间间隔(如12-14小时)注重饮食质量而非数量,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任何饮食调整都应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朋友。
科学仍在不断发展,但适度控制饮食、保持适度饥饿感可能确实是我们能够从祖先那里学到的最简单的健康智慧之一。
参考资料:[1] Qinghao Zhang et al. Lysosomes signal through the epigenome to regulate longevity across generations. Science (2025)
[2] Cavalcanti de Albuquerque JP et al. Brain sensing of metabolic state regulates circulating monocytes. Sci Immunol (2025)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任何饮食调整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来源:夜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