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拍到癌细胞分裂高清视频,无需染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23:47 1

摘要:你见过癌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吗?大多数人只能在教科书插图里想象这一幕。但就在前几天,加拿大一位周姓女生在普通实验中,意外拍下了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近乎完整的高清影像。

你见过癌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吗?大多数人只能在教科书插图里想象这一幕。但就在前几天,加拿大一位周姓女生在普通实验中,意外拍下了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近乎完整的高清影像。

这段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没有使用特殊染色或高端设备,却清晰呈现了染色体分离、细胞拉长、一分为二的关键步骤——这在过去通常需要专业实验室才能实现。

周女士是加拿大某高校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10月上旬,她在进行常规细胞培养观察时,原本只打算记录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她使用的是一台配备普通相差显微镜的成像系统,帧率设定为每5分钟一帧,连续拍摄了约18小时。回放时,她意外发现其中一段完整捕捉到了一个HeLa细胞(人宫颈癌细胞系)经历前期、中期、后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视频发布在学术社交平台后,短短几天内获得超2万次播放,被转发至多个高中生物教师群。一位安大略省的高中老师留言:“这比我们用的动画演示真实十倍。”值得注意的是,该视频未经过任何荧光标记或染色处理——而传统教学中,要清晰观察染色体动态,通常需使用DAPI或Hoechst等DNA特异性染料。

为什么这次“意外”如此罕见?实际上,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极不稳定。数据显示,HeLa细胞平均分裂周期约为24小时,但分裂窗口期仅占1–2小时,且极易受环境扰动中断。更关键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难以清晰分辨未染色细胞的染色体结构。有个在生物成像公司工作的朋友透露,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本科教学实验室仍依赖固定染色样本进行有丝分裂教学,动态活细胞成像多限于研究生以上层级。

但近年来,相差显微技术与CMOS传感器的灵敏度显著提升。以周女士使用的Nikon Eclipse Ti2为例,其最新一代相机在低光照下信噪比提升约37%(据2024年《Nature Methods》技术综述),使得未染色细胞的内部结构对比度增强。再加上她恰巧将培养皿置于恒温恒湿的理想条件下,细胞状态异常稳定——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组合,让偶然变成了可能。

说白了,这不是运气好就能复制的。过去十年,全球公开数据库中仅收录不到50段未经染色的肿瘤细胞完整有丝分裂视频,且多来自专业研究团队。而这次由本科生无意间拍到,确实打破了“高门槛”的刻板印象。

这件事的影响已超出学术圈。在加拿大BC省,已有少量高中联系周女士,希望授权使用该视频作为教学素材。一位多伦多的生物教师反馈:“学生看到真实细胞‘动起来’,对‘纺锤体’‘着丝粒’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速度明显加快。”对比来看,国内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丝分裂仍以静态图示为主,动态资源多依赖国外动画,存在文化语境隔阂。

从科研角度看,这段视频虽不具备直接临床价值,却为低成本活细胞成像提供了新思路。更关键的是,它降低了公众对癌症研究的“神秘感”。以前,普通人觉得肿瘤研究高不可攀;现在,一个本科生用常规设备就能记录关键过程。这种“去魅化”效应,或许能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生命科学。

当然,也有谨慎声音。一位肿瘤生物学博士指出:“HeLa细胞本身分裂异常频繁,不能代表所有癌细胞行为。”但即便如此,这段影像作为教学工具的价值已获广泛认可。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