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打卡第3天,收益0,粉丝9,学习抄写1000首文言文及古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09:58 1

摘要:大家好,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3天,合上书,阳台的月光依旧明亮。我想,苏轼当年在承天寺的夜晚,一定也像此刻的我一样,在孤独中找到了慰藉,在失意中寻得了豁达。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 无论跨越多少时空,古人的情感总能与现代人产生共鸣,让我们在迷茫时,能从他们的

大家好,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3天,合上书,阳台的月光依旧明亮。我想,苏轼当年在承天寺的夜晚,一定也像此刻的我一样,在孤独中找到了慰藉,在失意中寻得了豁达。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 无论跨越多少时空,古人的情感总能与现代人产生共鸣,让我们在迷茫时,能从他们的文字里,找到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今天我抄写的内容是《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1.选自>。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3.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4.欲:想要,准备。5.月色:月光。6.入:照入,映入。7.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8.起:起身。9.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10.行:出行。1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12.遂:于是,就。13.至:到。14.寻:寻找。15.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16.亦:也。17.寝:睡,卧。18.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19.空明:清澈透明。20.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21.交横(héng):交错纵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整体赏析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看似洒脱的感慨,藏着苏轼多少无奈与怅惘。

今天的抄书打卡结束,在我们现代的生活里,也有无数个 “ 无月和无竹柏” 的夜晚吗?其实不然,只是我们都太忙碌,忙着追逐名利,忙着应付生活,很少有时间像 “闲人” 一样,静下心来欣赏月色,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总以为,等有了足够的钱、足够的时间,就能好好享受生活,却忘了,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不是吗?

来源:大玉儿一点号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