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成果展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6 11:03 1

摘要:近年来,渭滨区深入开展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增强核心区吸引力、突破都市旅游发展”为目标,全域谋划、系统布局、重点突破,推动“农文旅商体”深度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全链互动,全域旅游“八个一”成效明显。2024年,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

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以融合之力绘就都市旅游新篇

——渭滨区全域旅游“八个一”行动成果成效

近年来,渭滨区深入开展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增强核心区吸引力、突破都市旅游发展”为目标,全域谋划、系统布局、重点突破,推动“农文旅商体”深度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全链互动,全域旅游“八个一”成效明显。2024年,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0.45亿元,均较2022年翻了一番。

旅游承载力全面增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旅游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5项政策文件,明确3方面26类29项重点任务及49个重点项目。3年来,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375万元,争取奖补资金2100万元,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体推动“中华石鼓园—茵香河—天台山”5A级景区创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规通过部委联审。深挖资源禀赋,谋划实施49个文旅商体融合项目,已建成项目31个(总投资97.3亿元)。茵香小镇焕新迎宾,任步武书法馆陈列布展,西北首个奥莱街区开业运营,全省首家生命科技主题馆建成投用,茂御酒店填补市区园林酒店空白,智慧康养社区荣获全国“超低能耗建筑”称号,茵香河区域获评全市首批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十百千”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高标准打造101公里的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全线贯通,串联5镇35村、16个现代农业园与8大景区,全线设27个驿站,71个景观节点,35个生态停车场。秦岭声音艺术第一谷年内建成投用,“日兆山谷”等4个市级精品露营地开业运营。在建项目18个(总投资23.6亿元)。羽阳里、石鼓山灯光秀、渭滨区博物馆集群等项目加快推进。高家镇上川村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石鼓文化城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组建渭滨文投公司,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完成茵香河片区、炎帝陵等国有文旅资产划转,统筹管理任步武书法艺术馆、炎帝陵、晁峪上川等景点运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旅项目1.09亿元。全域皆是景、处处皆可游的文旅格局加速绘就。

旅游体验感不断提升。提档升级以经二路“一城两街”为核心的“五大商圈”,先后引进品牌首店40余家,恒太城、文化里特色商业街盛大开业,英达路、新民路等4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活力迸发,经一路等3条特色街区入选省级示范步行街。精心打造寻根祭祖、田园民俗、都市美食、山水休闲等11条精品旅游线路,千亩油菜花海游、避暑纳凉体验游入选全省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鸡峰山旅游公路入选省级十大最美农村路,首届宝鸡市海棠音乐汇、如意茵香微马赛、春节文化活动潮汕莺歌舞表演、易俗社秦腔展演被央视报道转播,海峡两岸同胞拜谒炎帝大典等一批重点文旅活动顺利举办,2025年啤酒音乐美食季促消费活动吸引群众超10万人次,“主客如意·近悦远来”的旅游服务新生态其势已成。

旅游辨识度更加鲜明。定级石鼓山青铜器67件,鸟父甲鼎等7件文物入选国博“新时代考古成果展”,联合故宫博物院开展文物外展5场次,“渭滨刺绣”“鸡峰山传说”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开发吉金和尊等文创产品20余种,“永不凋零的花”被选为202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颁奖指定非遗花束。秦机毛泽东塑像完成修葺,长岭、烽火等5座工业博物馆建成开放,“一五三线”专题展厅彰显“西迁精神”,新建城市书房11座、特色阅读空间6个。“擀啾啾”“聚小蜜”等城市IP形象全网曝光量破千万,“过去可溯、当下可享、未来可期”的人文之城品牌逐步丰盈。(来源:宝鸡文旅)

来源:三秦都市报城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