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纠结!长电vs通富:2025存储封测龙头花落谁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5 17:24 1

摘要:“公司HBM封测订单排到2026年了,车间24小时连轴转都赶不完!”长电科技的生产主管老李最近在行业论坛上的分享,戳中了存储封测行业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AI驱动的高端存储订单爆单,一边是传统封装产能过剩。2025年,这场围绕“存储封测龙头”的较量中,长电

“公司HBM封测订单排到2026年了,车间24小时连轴转都赶不完!”长电科技的生产主管老李最近在行业论坛上的分享,戳中了存储封测行业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AI驱动的高端存储订单爆单,一边是传统封装产能过剩。2025年,这场围绕“存储封测龙头”的较量中,长电科技与通富微电的比拼尤为激烈:前者靠全栈布局稳扎稳打,后者凭巨头绑定突击突围,谁能最终坐稳头把交椅?

要搞懂这场竞争的核心,得先明白存储封测的底层价值:它不是简单的“芯片打包”,而是决定存储产品性能的关键环节,相当于给芯片“装大脑+接神经”。2025年行业的核心风口很明确——AI算力爆发带动HBM(高带宽内存)、DDR5需求暴涨,HBM封装加工费是传统DDR4的5倍以上,谁能搞定高端技术,谁就掌握了利润密码。长电与通富的对决,本质就是高端技术、客户结构与抗风险能力的全面比拼。

一、技术硬实力:“全栈覆盖”vs“单点突破”

存储封测的竞争,首先是技术的较量。2025年的技术高地集中在HBM、DDR5等高端领域,两家公司的布局思路截然不同,直接影响了订单获取能力。

长电科技走的是“全栈布局、高端突围”路线。作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封测巨头,它早就看透了“单一技术抗风险弱”的痛点,提前布局了从传统封装到先进封装的全技术链。在存储领域的核心战场HBM封装上,长电2022年就砸50亿建产线,拉200人研发团队攻关,2025年把8层堆叠良率做到了98.5%,比三星还略高一点。这种硬实力让它顺利切入长江存储供应链,还拿到了英伟达的部分订单,HBM封测营收已占总营收的28%,毛利率高达42%,比传统业务翻了一倍多。

更关键的是,长电的技术布局能“协同发力”。它的XDFOI®工艺实现了芯粒间高速互连,和存储封装需要的Chiplet技术高度契合,这种技术复用能力让它在DDR5、LPDDR5等领域也快速突破,DRAM、Flash全品类覆盖,从移动终端到工业存储的需求都能接[__LINK_ICON]。2025年上半年,光是存储封测业务就贡献了近60亿营收,同比增长25%,这背后正是全技术链的支撑。

通富微电则是“单点突破、借力打力”的典型。它的核心优势绑定在AMD身上,承接了AMD 80%以上的封测份额,尤其是CPU/GPU等高端芯片的Chiplet封装,让它在2D+等先进技术上走在前列,2024年FCBGA业务增速达52%[__LINK_ICON]。这种合作带来了技术溢出效应,通富2025年上半年在CPO光电共封装领域取得突破,大尺寸FCBGA进入量产,为存储高端化打下基础。

但在存储领域的直接竞争中,通富明显慢了半拍。它的存储业务长期集中在中低端,DDR4封测毛利率从去年的22%跌到16%,而高端的HBM封装还在研发阶段,没能赶上2025年的HBM红利期。虽然通富已经加速研发,争取2026年实现HBM样品送测,还通过绑定长鑫存储拿到了45%的订单,但行业格局已初步形成,深科技、长电已占据高端市场60%以上份额,想挤进去并不容易。

技术层面的底层逻辑很清晰:存储行业正从“全面需求”转向“高端集中”,长电的全栈布局既能靠高端技术吃红利,又能靠传统业务稳基本盘;而通富的单点突破虽有爆发力,但在存储领域的技术滞后,让它错过了本轮高端增长窗口,后续追赶需要时间成本。

二、客户结构:“多元对冲”vs“巨头依赖”

半导体行业有句行话:“抱对大腿比埋头生产重要”。客户结构直接决定了订单稳定性和利润水平,长电与通富的差异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长电科技的客户策略是“内外兼修、多元分散”。它早就意识到“客户集中风险大”,花了十几年搭建全球客户网络,全球85%的头部半导体企业都是它的客户,苹果、高通这些巨头的订单常年稳定。2024年数据显示,长电前五大客户销售额之和仅占总营收的52.32%,没有任何一家客户能“卡脖子”[__LINK_ICON]。

这种多元结构在2025年发挥了关键作用。当部分传统存储客户需求疲软时,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高端订单补了上来;当存储行业出现短期波动时,汽车电子、AI芯片封装业务又能托底——2024年它的汽车电子收入涨了20.5%,上海临港车规级基地下半年还要通线,产能能翻倍,AI芯片封装增速更是达到38.1%。海外收入占比80%,人民币汇率波动还能带来额外收益,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布局,让它2025年上半年营收186.1亿元,同比增长20.1%,稳得惊人。

通富微电则深陷“甜蜜的烦恼”——过度依赖AMD。2024年AMD一家就贡献了120.25亿收入,占总销售额的50.35%,相当于半条命绑在了别人身上[__LINK_ICON]。AMD的增长确实带火了通富,2025年上半年营收130.38亿元,归母净利润涨了27.72%,但存储业务却成了“副业”,没能借AMD的资源切入高端存储供应链。

更要命的是,这种依赖让通富错失了关键机会。英伟达占据AI芯片市场80%以上份额,而通富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和英伟达合作,这意味着它在HBM、AI服务器存储等高端领域少了重要的订单来源。虽然通富也在拓展长鑫存储、比亚迪等客户,存储业务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2%,但短期很难改变“巨头依赖”的格局,一旦AMD产品迭代放缓或订单转移,通富的存储业务增长就会承压。

这里的核心逻辑是:存储封测属于“重资产、长周期”行业,客户结构的多元化直接决定抗风险能力。长电的分散布局能平滑行业周期波动,而通富的集中依赖虽短期受益,但长期来看,在存储这种技术迭代快的领域,单一客户的支撑力终究有限。

三、盈利与增长:“稳增型”vs“追赶型”

技术和客户的差异,最终体现在盈利数据和增长潜力上。2025年的财报数据,已经拉开了两家公司的差距。

长电科技是典型的“稳增型”选手。2025年第一季度,它的销售毛利率达12.63%,虽然受行业整体影响略有波动,但比2023年同期提升了1.8个百分点,这背后是高端存储业务42%毛利率的拉动。净利润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涨了45%,增长质量很高,因为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高毛利的HBM、DDR5业务,而非靠规模扩张堆出来的“虚胖”。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现金流和扩产节奏。长电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计达528亿元,负债控制在231亿元,财务结构健康,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2025年计划再砸30亿扩产HBM封装,合肥基地月产能将从8万片提升到12万片,正好赶上2026年HBM需求的爆发期。这种“盈利-研发-扩产”的良性循环,让它的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通富微电则是“追赶型”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只涨了8%,远低于长电的45%,核心问题是高毛利业务占比低。它的存储业务以中低端为主,手机存储封装毛利率只剩12%,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虽然存储业务增速快,但基数低,短期内很难改变盈利结构。

不过通富也有突围的机会。它绑定长鑫存储拿到了长期45%的订单,2025年存储业务预计全年增速将超过30%,如果能在HBM技术上实现突破,凭借和AMD合作积累的先进封装经验,说不定能后来居上。而且它在汽车电子领域进展迅速,拿下了特斯拉800伏平台SiC模块和比亚迪车规级MCU封装订单,这些业务能和存储形成协同,为增长添动力。

盈利层面的底层逻辑很直接:存储封测的利润已经向高端集中,长电靠提前布局吃到了“第一波红利”,盈利质量和增长稳定性更优;通富虽然增速亮眼,但受制于技术和客户结构,还处在“量变积累”阶段,想实现盈利反超,必须在高端存储领域实现突破。

四、龙头之争的核心结论:当下看长电,未来看通富

分析到这里,“存储封测龙头花落谁家”的答案已经清晰:从2025年的现状看,长电科技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但通富微电具备追赶潜力,未来胜负仍有变数。

长电的龙头地位有三大支撑:一是技术领先且全面,HBM、DDR5等高端技术成熟,良率和产能都走在前列;二是客户多元抗风险强,没有单一客户依赖,能平滑行业波动;三是盈利质量高,高端业务拉动毛利率提升,形成良性增长循环。对当下的投资者和产业链伙伴来说,长电是更稳妥的“压舱石”选择。

通富微电的优势在于技术潜力和客户绑定:绑定AMD让它掌握了先进的Chiplet封装技术,这是切入高端存储的关键;存储业务增速迅猛,和长鑫存储的合作打开了成长空间。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HBM技术滞后、客户集中风险高、盈利结构待优化。如果能在2026年实现HBM技术突破,同时拓展更多高端存储客户,它有望成为长电的最强挑战者。

对行业来说,这种“双雄争霸”不是坏事。存储封测是半导体国产化的关键环节,目前DRAM领域海外厂商市占率达95.7%,NAND领域达92.7%,国产化率仅8%,替代空间巨大。长电的稳扎稳打能守住国产存储封测的基本盘,通富的快速追赶能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最终受益的是整个国产半导体产业链。

五、2025年关注重点:两个“胜负手”

无论对企业还是观察者来说,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有两个“胜负手”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通富的HBM进展。如果通富能按计划在2026年实现HBM样品送测并量产,良率达到95%以上,就能快速切入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的供应链,直接挑战长电的高端地位;反之,如果技术突破延迟,就会彻底错过本轮HBM红利期。

二是长电的产能释放节奏。长电合肥基地的HBM扩产能否按时落地,直接决定它能否接住2026年的HBM订单。如果产能跟不上,可能会给通富和深科技留下抢单空间。

结语:龙头之争,最终受益的是国产替代

其实,长电与通富的龙头之争,本质是国产存储封测产业的“成长秀”。十年前,国内封测企业还在低端市场挣扎,如今能在HBM、DDR5等高端领域与国际巨头掰手腕,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场竞争会带来更优质、更便宜的存储产品;对国家来说,这是半导体国产化的重要一步;对企业来说,竞争是最好的催化剂——长电会被逼着持续创新,通富会加速技术突破。

无论最终谁能坐稳龙头,只要这场“高端化竞赛”不停歇,国产存储封测就会不断逼近全球顶尖水平。而这,才是这场龙头之争最深远的意义。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