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华案25年祭:530亿走私如何让厦门一夜入冬,又怎样劫后重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06:25 1

摘要:1999年4月20日,一封74页、附着票据、照片的举报信摆上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办公桌。信里只写一句话:“再不查,厦门就要被偷光了。”

1999年4月20日,一封74页、附着票据、照片的举报信摆上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办公桌。信里只写一句话:“再不查,厦门就要被偷光了。”

三个月后,代号“4·20”的中央专案组进驻厦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经济犯罪案——远华走私案浮出水面:

涉案金额530亿元,相当于当年厦门GDP的1.2倍;偷逃税款300亿元,足够修三条海沧大桥。

主犯赖昌星,小学文化,却靠一张“通关白卡”把450万吨成品油、163万箱香烟、45万吨植物油“蚂蚁搬家”进中国。

这不是简单的走私,而是对90年代狂飙突进的“价格双轨+审批经济”一次总爆破,更是厦门这座特区城市的成人礼。

远华案新闻截图

1. 举报与侦破

1999年春节后,厦门海关两名退休老干部,把74页材料塞进邮筒,收件人:中央纪委。

材料里有一张“价格表”:

海关关长20万美元/年,港监处长15万美元/年,商检科长10万美元/年,边防站长8万美元/年……

4月20日,420专案组成立,调集海关总署、公安部、审计署等11个部门近600人,厦门宾馆三号楼整层封闭,电话全部切线。

2. 赖氏走私流水线

1996—1999年,远华在厦门东渡港租用5个专用码头,岸上装摄像头,海上用摩托艇“护航”,流程像“滴滴打车”:

货轮未到,报关单已提前审结;船一靠岸,吊机直接卸货;15分钟内,海关关员签章放行。

平均每条船节省48小时滞期费,一条油轮就能多赚1200万元。

3. 红楼:权力VIP包厢

湖里区华光路,一栋7层粉色小楼,厦门人叫它“红楼”。

一楼餐厅,二楼KTV,三楼桑拿,四楼客房,五楼是“金库”——整层码满现金、金条、劳力士。

厦门远华红楼

赖昌星定下规矩:

“来红楼,先收手机;出红楼,人手一份‘伴手礼’。”

案发后,纪检部门从红楼抄出存折200多本、房产证120套、身份证300余张,涉及20多名厅局级以上干部,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赫然在列。

1. 外贸塌方:四大国企“一夜清零”

1999年,厦门进出口总额82亿美元,其中九州、开元、特贸、东方四家国企占38%。

远华案后,四家全部吊销外贸经营权,账上冻结资金26亿元,员工6000多人下岗。

当年厦门外贸增速从18%跌到-9%,台商投资骤降27%,GDP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里垫底。

2. 官场地震:近300人被判刑

厦门海关涉案人员达156人,占关区总编制1/5;厦门市政法系统,副处以上落马42人。

最夸张的是东渡港监管科,7名关员全部“沦陷”,被戏称“远华分舵”。

3. 信用塌方:外资“用脚投票”

2000年初,戴尔电脑原定在厦门增资1亿美元建第二工厂,总部紧急叫停,理由:

“政治风险评级上调至B+,高于上海、苏州两个备选地。”

柯达、松下、ABB等先后把订单转走,厦门工业产值一度负增长。

1. 海关先“换血”再“换脑”

1999年10月,海关总署从全国抽调108名业务骨干,对厦门关区“大轮岗”。

同时上线“H883”通关系统,所有报关单电子化,随机派单,关员与码头“物理隔离”。

2000年,厦门海关税收达126亿元,超过1996—1998三年总和。

厦门海关新办公大楼

2. 审批“大瘦身”

厦门市政府一次性砍掉50%审批事项,原来跑外贸要盖26枚章,减到8枚;

全国首创“一个窗口”并联审批,外资企业设立从45天压缩到7天。

3. 国企“断臂求生”

九州集团破产清算,优质资产并入建发股份;开元外贸改制,员工持股,3年后扭亏。

2001年,厦门国贸、建发股份先后上市,今天双双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市值合计超2000亿元。

1. 制度铁笼

厦门在全国率先出台《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办法》,谁打招呼,系统留痕;

海关、海事、边检三家共享船舶GPS轨迹,走私“闯关”概率下降99.3%。

2. 经济多元

外贸依存度从1999年的180%降到2023年的78%,电子信息、航运物流、金融服务三足鼎立;

厦门港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从不足100万标箱到2023年1243万标箱,全球第13位。

3. 廉洁品牌

2023年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厦门“清廉指数”连续三年第一,

戴尔全球副总裁回忆:“现在我们把厦门当成亚太区供应链‘零风险’基地。”

1. 腐败与改革“赛跑”

90年代价格双轨、配额审批,租金太大,走私比实业赚钱。

远华案后,中国用10年时间取消出口配额、降低关税平均税率从43%到7%,把“租金”逼到墙角。

2. 监督必须“长牙”

红楼里的金条不是一下子长出来的,是“小圈子”监督失效的结果。

今天,厦门海关每半年一次“随机轮岗”,关键岗位满3年必调,轮岗记录同步到中央纪委数据库。

3. 国际合作“天网”

2011年7月23日,赖昌星被加拿大遣返,标志着中国首次从西方发达国家成功追回外逃经济重犯。

此后,中国通过“天网行动”追回外逃人员6000余人,远华案成了国际司法协作“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2002年,厦门GDP重回两位数增长;2023年,厦门人均GDP达2.4万美元,超过西班牙。

厦门岛日出

今天,站在鼓浪屿对岸,远华留下的“红楼”已被改造成厦门反走私教育基地,门口石碑刻着一句话: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远华案是厦门的至暗时刻,也是这座城市学会敬畏市场、敬畏法治的起点。

从“走私天堂”到“最具安全感之城”,厦门用25年证明:

反腐败不是发展的成本,而是投资未来的“基础设施”。

来源:巫师火电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