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果实蝇对柑橘的危害不仅体现在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上,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心理阴影,对整个柑橘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果实蝇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柑橘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果实蝇的发生规律,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防
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果实蝇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陆秀珍
0 引言
果实蝇对柑橘的危害不仅体现在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上,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心理阴影,对整个柑橘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果实蝇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柑橘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果实蝇的发生规律,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效减少柑橘果实蝇虫害的发生,保障当地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柑橘果实蝇虫害概述
果实蝇是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的一种害虫,成虫体长10~13 mm,呈淡黄褐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从基部直达腹端,腹部第3节近前缘有一条较宽的黑色横纹,纵横纹相交呈“十”字形。雌虫腹部有针尖状产卵管,用于将卵产于果实内部。
柑橘果实蝇每年发生1代,蛹在土壤内越冬。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4月底至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雌虫在绿果表皮下产卵,产卵盛期为6月中旬至7 月上旬,每雌可产卵90~150粒。卵期约为1个月,幼虫期约3个月,蛹期约6个月,成虫期约50 d。成虫白天活动较为活跃,夜间几乎不活动,对糖、醋、酒及发酵的蛋白有正趋性;幼虫在果瓤内蛀食,破坏瓤囊,导致果实局部或全部腐烂,形成蛆柑,有腥臭味不能食用。受害果常在9~10月未熟先黄,随后脱落。受害果实的果肉呈糊状,完全丧失了食用价值,严重时可导致果园绝收,给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百色市右江区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右江区是百色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4镇3乡2个街道。2023年,全区柑橘类水果的种植面积为5.53万亩,柑橘总产量5.65万t,总产值达2.23亿元,主要品种有沃柑、红美人、脐橙、埃及橙、夏橙、三红蜜柚、沙田柚、越南青柚等。
3 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果实蝇发生规律
3.1 发生周期与世代重叠
在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果实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通常果实蝇一年只发生1代;在温度大于30 °C、湿度90%的条件下,果实蝇每隔25 d左右即可完成1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同一时期各种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均能见到。
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监测数据,柑橘果实蝇通常在每年4月底至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盛期;成虫寿命约40 d,但一直到9月底还能够看到成虫的活动;雌虫产卵期主要在6~7月,卵块孵化期从7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初;在10月中下旬,大量虫果开始脱落,随后幼虫逐渐离果落入土中化蛹越冬。少数幼虫及蛹能够在果中越冬。柑橘果实蝇的食性较杂,除柑橘外还危害桃李等果树。
3.2 成虫活动规律
柑橘果实蝇成虫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百色市右江区,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羽化期长,喜在晴天午后活动;成虫喜吸食酸甜食物,且比较喜欢荫蔽环境。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监测数据,成虫活动高峰一般在早上8~10 时和下午4~7时,同时这也是成虫产卵的高峰期。成虫在产卵时,先在果实表面爬行,选择产卵部位,找好位置后用产卵器或口器划破果皮,将卵产于果皮和果肉之间;产卵孔有针尖大小,被一小黑点覆盖。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不同果园间迁飞传播,危害范围较广。
3.3 环境因素对柑橘果实蝇发生规律的影响
柑橘果实蝇的发生规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果园荫蔽程度、光照条件、地势与土壤质地等。在百色市右江区,由于地形复杂多样,果园的荫蔽程度和光照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荫蔽度较高的果园果实蝇虫害较为严重,而光照充足的果园则相对较轻。此外,土壤质地和湿度也对果实蝇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果实蝇幼虫在浅土层中化蛹,因此,土壤质地疏松、湿度适中的果园更有利于果实蝇的生存和繁殖,虫害往往较为严重。
4 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果实蝇发生危害
4.1 产量损失严重
柑橘果实蝇幼虫在果内取食果肉,容易导致果实腐烂、未熟先黄和脱落,使得柑橘的产量大幅下降。根据百色市右江区农业农村局病虫测报部门的监测数据,柑橘果实蝇危害严重的果园,产量损失在50%以上,甚至绝收。比如,2022 年右江区某柑橘种植基地受到果实蝇的侵害,柑橘产量减少了60%,给当地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2 传播速度快
柑橘果实蝇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不同果园间迁飞传播,使得果实蝇的危害范围迅速扩大,一旦果园发生果实蝇虫害,很快就会波及周边果园。根据百色市右江区农业部门的相关数据,柑橘果实蝇的迁飞距离可达数千米甚至更远。因此,在防治果实蝇时,必须采取联防联控措施。
4.3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柑橘果实蝇对百色市右江区柑橘产业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果实蝇虫害的发生会导致大量柑橘果实腐烂、脱落,腐烂的果实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防治果实蝇,农民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这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防治果实蝇时,必须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
5 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果实蝇的有效防治措施
5.1 优选抗病虫害品种
抗病虫害品种是指对特定病虫害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植物品种。优选抗柑橘果实蝇的品种,能够自然抵御果实蝇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且抗病虫害品种能够减少果实蝇导致的落果和腐烂现象,从而保障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田间试验发现,“红美人”比较容易受到果实蝇的侵害,而沃柑对果实蝇的吸引力较低,且受害后果实的腐烂程度较轻;砂糖橘是一种早熟品种,具有果实小、皮薄、肉脆、味甜等特点,筛选结果表明,砂糖橘对果实蝇的抵抗力较强,受害后果实脱落率较低。
为了加快抗病虫害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百色市右江区农业技术部门需要定期组织果农参加抗病虫害品种栽培技术培训班,提高果农对抗病虫害品种的认知和种植技能水平,并在右江区建立抗病虫害品种示范园,展示抗病虫害品种的优良特性和栽培效果,吸引果农前来参观学习。
5.2 加强种植抚育管理
定期修剪枝条和叶片,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可以减少果实蝇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在每年冬季至早春季节进行修剪整形,剪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和徒长枝等,可以确保树冠结构合理、通风透光良好,经过合理修剪与整形的果园,果实蝇的发生率平均降低了15%以上。
科学施肥与灌溉是提高柑橘树势、增强其抗虫能力的基础。在百色市右江区,可以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柑橘生长需求,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及钙、镁、锌等微量元素;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科学施肥与灌溉不仅能够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够增强树势,提高柑橘树对果实蝇的抵抗能力。
5.3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
黄板诱捕器主要利用果实蝇对黄色的趋性对其进行诱捕。可以使用高质量的黄色粘虫板,将其悬挂在果树的中上部,高度为1.5~2 m,设置密度为10~15张/亩。食物诱捕器则利用果实蝇对特定食物的趋性进行诱捕,可以使用含有糖、酒、醋等成分的诱饵,将其置于诱捕器中,吸引并捕杀果实蝇成虫;食物诱捕器的设置密度为3~5 个/亩,悬挂于果树的中上部,高度为1.5~2 m。
地膜覆盖是指在果园地面上覆盖一层透明或黑色的塑料薄膜,阻止果实蝇幼虫入土化蛹。百色市右江区可以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在每年的3~4月进行地膜覆盖,覆盖厚度为0.01~0.02 mm,覆盖密度为1 000~1 500 m2/亩。反光膜覆盖是指在果园地面上覆盖一层具有反光效果的塑料薄膜,通过反射阳光和紫外线,干扰果实蝇的飞行和交配行为,可以在每年的3~4月进行反光膜覆盖,覆盖厚度为0.01~0.02 mm,覆盖密度为1 000~1 500 m2/亩。此外,果实套袋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隔离技术,在果实上套袋,可以阻止果实蝇成虫产卵。建议在果实直径达到2~3 cm时进行套袋,套袋深度为果实直径的2 ~3倍。
5.4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引入与利用天敌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方式。在百色市右江区,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引入和释放果实蝇的天敌,有效控制果实蝇的种群数量;引入的寄生蜂种类包括赤眼蜂和管氏肿腿蜂,寄生蜂能够在果实蝇幼虫体内寄生并繁殖,最终导致果实蝇幼虫死亡。在每亩果园释放5 000头赤眼蜂和3 000头管氏肿腿蜂,可以有效控制果实蝇幼虫的数量,防治率可达70%。捕食性昆虫如瓢虫、食蚜蝇等也是果实蝇的重要天敌,捕食性昆虫以果实蝇的卵和幼虫为食,能够显著降低果实蝇的种群密度。可以在果园周边种植一些吸引捕食性昆虫的植物,如紫花苜蓿、三叶草等,以增加捕食性昆虫的种群数量。每亩果园种植100 m2的吸引植物,捕食性昆虫的种群数量可增加30%以上,果实蝇的防治率可达50%。
性信息素是昆虫分泌的能够吸引异性进行交配的化学物质。在百色市右江区,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果实蝇的性信息素并制成诱芯,干扰果实蝇的正常交配行为,从而降低其繁殖率。例如,可以在果园内设置性信息素诱芯,每亩果园设置5~10个诱芯,悬挂于果树的中上部;诱芯内的性信息素能够持续释放并吸引果实蝇成虫,从而干扰其正常交配行为。
5.5 精准农药防控技术的应用
果实蝇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成虫大量羽化并寻找食物和配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成虫羽化盛期前一周内,可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树冠喷雾,杀死羽化后的成虫。由于果实蝇的幼虫会在果实内取食并造成危害,所以幼虫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以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前一周,使用有机磷类农药进行树冠喷雾或土壤处理,以杀死幼虫并阻止其进一步危害果实。
树冠喷雾法是指将农药溶解在水中后,通过喷雾器喷洒到果树冠层上的一种方法。可以采用树冠喷雾法,每亩果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0~30 g或有机磷类农药50 ~75 g,兑水50~75 kg 进行喷雾,喷雾时应均匀覆盖果树冠层,确保药液能够充分接触到果实蝇的成虫和幼虫。土壤处理法是指将农药溶解在水中后,浇灌或喷洒到土壤表面或土壤内部的方式。可以采用土壤处理法,每亩果园使用有机磷类农药100~150 g,兑水50~75 kg进行浇灌或喷洒,处理时应确保药液能够充分渗透到土壤表层以下,以杀死土壤中的幼虫和卵。
此外,为了确保防治效果,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搭配使用。比如,可以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类农药进行搭配,利用两者不同的作用机制,强化防治效果;还可以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进行搭配,利用生物农药的环保优势和化学农药的高效性,实现综合防治。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百色市右江区,柑橘是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经常会发生果实蝇虫害问题,对柑橘产量与质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明确果实蝇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与技术,强化防治效果,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管控,采用多种防治措施,降低虫害发生率,全面推动当地柑橘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全面增长。
来源:青钱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