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幸福河湖”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09:09 1

摘要:作为著名的石油之城,大庆还拥有名录内河湖297个,其中湖泊148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城”。近年来,大庆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河湖治理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全面启动“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改善水生态、保护水资源,让百湖焕发新生机,把

“走湖,是我最爱的休闲方式。环湖步道一圈4.2公里,一小时走完,锻炼看景两不误。”在黎明湖步道上,市民张建国笑着说。

作为著名的石油之城,大庆还拥有名录内河湖297个,其中湖泊148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城”。近年来,大庆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河湖治理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全面启动“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改善水生态、保护水资源,让百湖焕发新生机,把优质河湖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

晨曦微露,黎明湖畔已步履声声;夕阳西下,三永湖栈道上游人如织,水鸟轻点湖面;夜幕降临,滨洲湖边的咖啡馆一座难求,市民在湖光树影中尽享慢生活;黎明湖码头,乘船游览已成不少市民的日常选择,沿途可赏栈桥、沙滩市集等多处景致……这样的亲水体验,已成为大庆市民的日常生活写照。

“十四五”期间,大庆河湖治理迈入“精雕细琢的2.0时代”与“亲水宜居的3.0时代”。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过去如“孤岛”般散布的湖泊被串联起来,有效弥补了闭流型湖泊生态补水的短板,城区景观湖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据市城管局总工程师任福学介绍,“十四五”以来,大庆市累计投入4.2亿元用于河湖治理与养护,围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打出组合拳:创新建立“一口+”排污口管理体系,为每个排污口“上户口”,并依托“天眼”云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全天候监管;对明湖、三永湖等实施清淤、曝气、补水、投放净水生物等综合治理;在万宝湖、明湖等水域科学投放草鱼、蚌类等水生生物,有效抑制藻类过度繁殖,修复水体生态。

“以前这儿灰扑扑的,现在成了我们的‘幸福驿站’!”在曾经的粉煤灰贮存池、如今的青龙湖体育公园,市民刘志刚感慨不已。这片区域已变身“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健身胜地,成为大庆河湖治理成效的生动缩影。

据市水务局副局长高金伟介绍,5年来,大庆市还累计投入1.9亿元清理松花江、嫩江主江道,整治蓄滞洪区,守护两江安澜。2020年,肇源县因河湖保护成效显著,获国务院1000万元督查激励。同时,大庆地下水水位实现恢复性上升,成功退出国家地下水超采区名单。连续五年开展的“春清百湖”专项行动,也带动全社会共同关爱河湖。

良好的河湖生态,更成为大庆产业转型的“绿色杠杆”。依托“两江两河三引”等丰富水面资源,“轮捕轮放、人放天养”的绿色养殖模式让大庆冷水鱼“游”向全国乃至海外。河湖水资源还成为盐碱地治理的“钥匙”,通过农技、农艺与水利措施集成创新,大庆实现“当年施工、当年播种、当年收获”,让昔日荒滩飘出“稻花香”。

经过系统治理,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声名远扬的观鸟胜地。每年迁徙季节,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翩跹而至,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此停歇。

幸福河湖不仅成为市民“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的普惠福祉,更成为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脉搏。据市文广旅局资源开发科科长刘婷介绍,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2981万人次,旅游收入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和29%;2025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达1509.6万人次,旅游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20.6%和17.6%。

百湖之水,映照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的蜕变,更是一方水土与人民共同奔赴幸福的生动实践。随着“幸福河湖”建设不断深入,大庆正以水为墨,执笔绘就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的崭新画卷。(记者 陈经宇)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