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霜降,来年真的会荒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21:29 1

摘要:秋风乍起,寒意渐浓,10月23日12时18分,霜降这位冬日的信使便将悄然而至,为金秋画上一个句号。老话常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霜降恰逢农历九月初三,这句古老的谚语是否预示着什么?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秋风乍起,寒意渐浓,10月23日12时18分,霜降这位冬日的信使便将悄然而至,为金秋画上一个句号。老话常说“九月霜,来年荒”,今年霜降恰逢农历九月初三,这句古老的谚语是否预示着什么?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古人观天象,察物候,将智慧凝结成一句句口口相传的农谚。霜降时节,北方大地“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万物开始沉寂。南方的田野里,晚稻正处灌浆的关键时刻,一场早来的霜冻,无异于一场灾难。稻谷尚未饱满,就被突如其来的寒冷扼住了生长的咽喉,最终收获的恐怕只能是“挑米如挑糠”的空瘪谷粒。霜若姗姗来迟,在霜降之后才降临,稻谷便能安然成熟,籽粒饱满,自然“米缸都装光”,迎来一个丰年。

今年的霜降,落在农历九月初三,远在九月十五这个分界线之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早霜降”。老祖宗的经验里,“早霜降来年荒”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冷空气过早南下,对正在播种的冬小麦极为不利。种子刚刚萌发,嫩芽脆弱,如何抵挡这番寒流的侵袭?出苗率大打折扣,幼苗能否安全过冬也成了未知数,来年的收成自然让人捏一把汗。反之,“晚霜降”则给了秋收作物最后的生长机会,也为秋播提供了绝佳的温床,为来年的“粮满仓”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于这霜,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掌管霜雪的青女,每逢霜降之日,便会下凡,在巍峨的青要山顶上,弹奏七弦琴。琴声悠扬,清寒之气随音律散播人间,瞬间凝结成霜。这并非青女的冷酷无情,而是她以神力为大地进行一次彻底的净化,杀灭害虫,为来年的春耕扫清障碍。这故事为冰冷的霜降平添了一抹温情与敬意,让人们理解,这肃杀的背后,也孕育着新生。

面对这肃杀之气,古人并非只是被动等待,他们用充满烟火气的方式,积极迎接季节的转换。民间素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此时的柿子经过秋霜的洗礼,甜润可口,更能润肺生津,是抵御秋燥的佳品。许多地方还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将秋日的萧瑟尽收眼底,也为即将到来的冬日积蓄一份豁达的心境。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谚语,人们通过食补,为身体储存能量,以安然度过寒冬。

这些流传千年的农耕智慧、生活习俗与神话故事,是先辈们与自然对话的结晶。它们提醒我们,要心存敬畏,顺应天时。如今,我们站在新的时代,手握科学的力量,更应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道理。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新的丰收篇章。

来源:小烟看天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