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绪年间,徽州富商李慕贤最爱收藏古琴,却只听名匠之作,不问琴音清浊。这年深秋,他携书童墨痕入黄山寻访制琴良材,行至西海幽谷时忽起浓雾,二人竟在怪石迷阵中失了方向。
光绪年间,徽州富商李慕贤最爱收藏古琴,却只听名匠之作,不问琴音清浊。这年深秋,他携书童墨痕入黄山寻访制琴良材,行至西海幽谷时忽起浓雾,二人竟在怪石迷阵中失了方向。
正当饥寒交迫之际,忽闻松涛间传来清越琴声。循声而去,见一虬髯樵夫坐在青石上抚琴,身上麻衣破烂,十指却如流云拂过琴弦。李慕贤见他用的竟是半焦桐木制成的残琴,不由蹙眉:“山野粗人也配抚琴?”
樵夫朗声大笑:“琴在心声,岂在木质?”说着从怀中掏出块黢黑木头,“此木生于雷火,藏音三百年,愿赠知音人。”
李慕贤见那木头焦痕斑驳,冷笑道:“这等朽木只合当柴烧。”拉起墨痕转身便走。忽见前方出现个青衫文士,怀抱镶玉古琴笑道:“晚生备有瑶琴美酒,请君品鉴。”
二人随文士到得精舍,但见满墙名琴皆镶金嵌玉。文士斟上琥珀酒,李慕贤方饮半杯便昏沉睡去。夜半惊醒,忽见墨痕倒在地上七窍流血,那文士化作吊睛白虎正欲扑来。
危急时一阵琴音裂空而至,樵夫破窗而入,焦木琴竟发出龙吟虎啸之音。白虎痛吼翻滚,现出原形——原是只披着人皮的伥鬼。樵夫叹道:“此鬼专诱附庸风雅之徒,你若真懂琴音,早该听出他琴中戾气。”
李慕贤扑到墨痕身边痛哭,樵夫将焦木塞入他手:“速往东行,遇泉则止。”言毕化作白鹤冲天而去。
天明时分,李慕贤抱着焦木踉跄出山。三年后,徽州出了位斫琴圣手,专收雷击木制琴。有人见他总在霜降之日进山,对着飞泉弹奏无弦之琴。山民传言,每至月夜,常能听见松风与琴声相和,如泣如诉,如慕如怨。
来源:一纸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