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警惕网络依赖“偷走”青少年的思考能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08:30 1

摘要:当“遇到问题先到社交媒体上搜索”成为一代青少年的本能反应,当班级群、兴趣圈与直播平台深度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正构成这代“数字原住民”成长的基本环境。这一环境在提供便利与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认知塑造、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等多重挑战。(据《法治日报》10月1

当“遇到问题先到社交媒体上搜索”成为一代青少年的本能反应,当班级群、兴趣圈与直播平台深度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正构成这代“数字原住民”成长的基本环境。这一环境在提供便利与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认知塑造、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等多重挑战。(据《法治日报》10月14日报道)

思考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反复试错、深度钻研中慢慢“长”出来的。“遇事搜社交”看似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实则让青少年跳过了最关键的思维过程,原本绞尽脑汁分析问题、梳理逻辑、总结规律的环节,被“一键获取答案”轻松取代。这就像“温水煮青蛙”,渐渐养成了思维惰性。而一旦习惯了答案被“喂到嘴边”,青少年就很容易丧失主动思考的意识、钻研问题的专注、解决难题的耐心,在面对复杂问题与矛盾挑战时,自然难以形成独立判断、找到破局路径。

防止网络依赖“偷走”青少年的思考能力,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引导体系。家长要引导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学校可设计探究性任务,强化学生思辨能力;社交平台则要优化内容生态,从“答案仓库”向“思维培育平台”转型,多方共同帮助孩子在独立思考、深度探究中生长出强大的思维“根系”,从容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王恩奎)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