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渔船、干预选举,美国到处玩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08:27 1

摘要:10月14日,美国海军在国际水域发动致命打击,一艘拉美船只在浓烟与爆炸中化为碎片,六名船员死亡。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洋洋得意地宣布,这是一场针对“毒品恐怖分子”的精准打击,没有美军伤亡。配上军事视频,操作感满满,仿佛在告诉全世界:美国说炸就炸。情报?那只是“合法

文︱陆弃

10月14日,美国海军在国际水域发动致命打击,一艘拉美船只在浓烟与爆炸中化为碎片,六名船员死亡。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洋洋得意地宣布,这是一场针对“毒品恐怖分子”的精准打击,没有美军伤亡。配上军事视频,操作感满满,仿佛在告诉全世界:美国说炸就炸。情报?那只是“合法理由”的附加品。历史告诉我们,情报出错并非罕事,可在这一天,美国似乎完全不在意。

委内瑞拉立刻跳出来指责美国滥杀无辜,称这是对国家的恐吓。受此影响,当地渔民都不敢出海了。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更是直言,美国所谓的禁毒政策,背后不过是征服南方人民的幌子。“防毒”成了掩盖霸权的借口,美国这次“炸船事件”恐怕会成为拉美历史上不易忘记的阴影。美国国内,也有人开始怀疑——杀人需要正当理由,需要法律程序,而这一切在这次行动里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参议员兰德·保罗痛批,这种美化未经审判的杀人,是卑鄙且轻率的。可特朗普乐呵呵,似乎把国际法当作了透明纸,随手撕掉就好。

同一天,美国还在玩另一出戏码。阿根廷总统米莱带着裱框的提名信,为特朗普送上“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特朗普开心地展示,笑言如果米莱输了,美国就不再慷慨。这意味着什么?援助不再是理性选择,而是一种赤裸裸的政治交易。阿根廷经济困境加上美国200亿美元货币互换,正好成为“胡萝卜”,选举前的强心针。美国在拉美的每一次动作,都是公开干涉内政的信号,明晃晃地告诉全世界:我的朋友,你赢了,我扶;你输了,我撤。

国际秩序在这种逻辑下开始松动。今年联大,美国甚至阻止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入境纽约,打破了联合国长期的惯例,迫使阿巴斯只能通过视频发言。美国的“规则制定者”身份,似乎让它拥有随意践踏秩序的特权,而这些行为,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信任赤字。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把炮口对准西班牙。北约中唯一没有把国防开支提高到GDP 5%的国家,就可能面临关税惩罚,甚至被踢出北约。美国自身军费占比只有3.4%,却要求盟友必须遵守,双重标准赤裸裸展现霸权心态。更微妙的是,西班牙批评以色列加沙行动,这让美国的不满多了几分政治意味。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你不听我的话,拳头就来。国际关系被简化成了“胡萝卜与大棒”的交易表格,连外交的技巧与巧妙都被抛在脑后。

拉美、欧洲、联合国前台与幕后,美国每一次强硬动作,都像是在展示自身的肌肉,却也揭示出软实力的空洞。自诩为规则守护者的美国,如今越来越像一位迷失在权力迷宫中的玩家,规则成了装饰,法律被轻易践踏。霸权上瘾者,总以为实力可以掩盖道义缺失,可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失道寡助,终被反噬。

中国在安理会上指出,美方单方面、超出合理限度的海上打击行为,侵犯生命权,威胁公海自由,严重违反国际法。这不仅是对行为本身的谴责,更是在提醒国际社会:面对霸权,不能只看表面炫技,还要看其是否遵守规则。美国一次次赤裸施压,背后是对国际秩序的破坏,是对他国主权的践踏,也是对自身信誉的消耗。

这一切发生在同一天,10月14日。美国的任性与霸道,让拉美人、盟国乃至全球观察者都倒吸凉气。一个国家的迷失,始于对自身信条的背离,始于实力凌驾于道义之上。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句话,不是每个国家敢说,更不是每个国家敢做。美国如今的行为提醒我们,实力重要,但国际道义和规则才是维护长久影响力的基石。

当炸船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滚动播放,当裱框的“诺贝尔提名信”被展示,当特朗普的推文一次次敲打着全球神经,这就是现实中的美国:强权彰显,规则沦陷,软实力成为笑谈。局势还在恶化,美国越来越不像美国,一个国家如果迷失了道义与规则,未来注定充满不确定,也注定会自食其果。或许可以借用中东外交官的一句幽默警言:如果美国看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美国自己都该入侵美国,从美国暴政下解放自己。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