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六点,主馆灯还没全亮,计时牌却已经跳到“10月14日”,第四天赛程被刻在屏幕左上角::亚锦赛半决赛。人群稀松,地面微潮,漏水警示牌立在二号台边——记者席的笔记本早早记录下这一点。
清晨六点,主馆灯还没全亮,计时牌却已经跳到“10月14日”,第四天赛程被刻在屏幕左上角::亚锦赛半决赛。人群稀松,地面微潮,漏水警示牌立在二号台边——记者席的笔记本早早记录下这一点。
忽然广播拉高音量,“国乒女团—韩国女团”,观众席起伏像没合上的册页。孙颖莎11-4、11-8、4-11、11-4的数字被先打在大屏,再落到手里的便签。申裕斌[反手速度写在括号里,后面跟着一个小箭头指向“被压制”。
场地仍在滴水::工作人员拖把一次、拖把二次……第四局2-4落后时孙颖莎连得9分,记号笔画了九条竖线!这一幕插在脑海中,没有顺序,也没有铺垫。
镜头转去后台——王曼昱正在换胶皮。胶皮干了?没干?没人回答。打滑的板面通过数字消化::8-11、11-8、11-6、11-5。第一局丢分,后三局回收,统计栏写“旋转增高”,旁边又加一行括号“场馆潮湿”。
比赛没有暂停,漏水却又下来了。裁判抬头,观众抬头,只有比分不抬头。王曼昱赢的那球,网前短球被挑高,她后退半步拉弧圈,现场一个孩子在喊“好球”,声音被吸进顶棚,好像没发生。
王艺迪把毛巾甩到椅子上,再转身站到台前。11-8、11-4、12-10三串数字像紧凑的钉子。李恩惠追到10平那一下,计分牌的绿灯闪了两下,然后立刻熄掉,王艺迪的反手暴冲贴着边线过来,空气被切成细丝。
韩国替补席沉默。记者镜头滑过去,拍到一只水瓶倾倒,小水迹扩散,形状像没完成的括号……记录本却先跳到了下一行::国乒女团[3-0进入决赛,对手——日本。
切回另一个场次。日本3-0新加坡也在晚些时候结束。张本美和11-4、9-11、11-5、15-13;桥本帆乃香11-7、11-7、11-7;大藤沙月11-5、11-3、11-9。数据摆在台面,情绪却分散::张本美和两场状态不稳,却还是赢。早田希娜没上,理由留空。
观众席有人翻包找雨衣,外面的雨没进来,漏水却停不住。场馆形容不出,可用括号标出[潮湿。灯光落在地面的水迹上,反光像一块混浊镜面,比分数字倒映其上,顺序全乱。
再往前跳::昨天男团首秀,梁靖崑顶住压力抢下关键局,王楚钦随后再添一分,林诗栋第四盘补上。分数栏写3-1,对手行里标着“挑战”。这一段并非今日焦点,却在此刻闯入,提醒半决赛临近。
时间碎裂——前一秒裁判示意擦地,后一秒转播画面切回比分条。镜头经常放大鞋底,防滑粉像白霜撒在黑面板上。书写顺序不停跳::先记漏水,再记比分,再补上选手面色。
夜场未开,记者席早已把“决赛对日本”圈了粗笔双线。目标夺回失去的冠军被星号包裹。没有结论,只有箭头向后指,延伸到还没发生的明天。
雨点在屋顶拍得更响,四周像同时有很多桌子在震动。一个疑问句在纸上出现又被划掉:?“潮湿会不会影响明天节奏”。线条交叉,数字照旧安静。
观众零散退场,走廊里只有拖把湿痕。比分屏幕还亮——孙颖莎的四行数字静在顶端。工作人员抬头看,像确认一盏灯是否彻底熄灭,却什么也没按。
出口处的小电子钟跳到“22:31”。记录本最后一页剩下空行,数字已经足够,细节已经松散,时间却还往后……
来源:东西南北没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