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1.1亿元!敖汉旗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23:21 1

摘要:结果很明确:敖汉旗这项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已经敲定了中标方向,投标报价集中在约1.18亿元左右,项目总投资约为13132.00万元,施工期限到2026年11月30日。招投标环节结束后,承担施工的牵头单位和联合体成员已经确定,后续进入现场组织实施的阶段。

结果很明确:敖汉旗这项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已经敲定了中标方向,投标报价集中在约1.18亿元左右,项目总投资约为13132.00万元,施工期限到2026年11月30日。招投标环节结束后,承担施工的牵头单位和联合体成员已经确定,后续进入现场组织实施的阶段。

接着说具体的事儿。招标结束后,三份有效投标的数字摆在那儿,分别是117,939,986.60元、117,954,260.56元和117,946,746.77元,差距能用针尖挑不出。中标牵头的是赤峰天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里还有敖汉旗龙兴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龙泽节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这个组合挺能看出门路:地方国企负责协调、推进,节水公司负责把技术落地,理论上双方互补,现场对接会顺一点,但也不是让人能高枕无忧,执行环节还得盯紧。

项目范围按上级批复走,5万亩分成好几片来干,具体到乡镇就是:四家子镇、新惠镇、下洼镇合计0.6864万亩;贝子府镇、牛古吐镇等6个乡镇合计1.3172万亩;古鲁板蒿镇、四家子镇、萨力巴乡合计1.4826万亩;木头营子乡1.5138万亩。把地一拆这么几块,既有零散的,也有比较集中的那种。像木头营子那块单体1.5138万亩,就比较适合集中开工;反到四家子、新惠这些分散的地,机械调配、人员住宿和运输都得提前算好,别到了现场才乱成一锅粥。

工程技术活儿写得也挺详实: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系统、田间道路、输变电配套、地力提升,还有防护和生态保护。这段话换句通俗话就是:先把地整平,把沟渠、排水口、田埂这些基本骨架修好,再把地头路和电力给铺上,随后做土壤改良、施肥体系和绿化护坡。每一步都有标准,验收也有指标,省不得环节和材料。文件里明白写着要达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验收时一项项有记录,不能想当然。

资金来源那块也讲明了,国家投资加地方配套。钱得按程序来,项目审批、资金划拨这几道手续要过好,资金不到位工期就会往后挪。因为这是大面积改造,施工时间还得躲汛期和主要播种期,合同里把完工时间钉到2026年11月30日,工期安排会被分成若干阶段去完成。

把架构往操作层挪一层,工程一般会分阶段走。先期会做场地整治:打平坡度、修田坎、定地块界线,标清排水方向。接着铺主副渠道,铺灌溉管线,做到灌溉与排水两套系统互不干扰。再就是田间道路和变电装置同时上,确保农机和电力能及时用上。最后一段做土壤改良和防护绿化,减少工程对生态的冲击。每个阶段都有验收点,比如渠道的流量达标不达标、田间路能不能承重、变电配套有没有问题,土壤有机质有没有按设计提升,这些都是过不去就不能往下一步走的门槛。

现场操作会碰到的现实问题不少。像四家子、新惠这些地块分散,机械和材料运转成本高,施工队伍住哪儿、吃哪儿、工具停放要提前安排。木头营子那块规模大,适合先集中投入,这样能拉动效率。贝子府、牛古吐等地方牵涉到乡村路接入问题,运输路线和承担运费的事要和乡镇财政协调清楚。再说农户,他们的耕作习惯不是随便拍板就能变的,尤其是灌溉模式一旦变,浇水时间、施肥方式可能都要调整,节水公司得下地跟农户慢慢沟通,做试点示范,让人见着效果才肯接受。

质量和环境控制是重中之重。文件里明确要求有沉降观测、渠道渗漏检测和排水坡度控制,还要在工程后期做生态恢复,不能把农田改造成“硬邦邦的板地”。地力提升不是单靠机械能解决的,后面还得有农业技术服务、科学轮作和土壤改良措施配合,否则渠道再好、路再宽,产量也难稳住。所以施工方要准备好监测计划,地方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牵头企业也要承担起培训和跟踪的责任。

从时间和资源看,任务不轻。材料和设备得提前订,尤其是灌溉管材、泵站设备、变电设施这些东西,买不到或到货延迟都会拉长工期。冬季冻土和雨季的施工窗口要算得明白,调度得像下棋一样想好几步。资金一旦卡住,任何安排都白搭。地方管理单位要和牵头企业把施工组织、验收流程和农户参与机制讲清楚,别到了事后大伙都说没通知。

联合体里有地方国企,这点是好事。国企在协调土地接入、手续办理和地方资源对接上有优势,能把基层事情办起来。节水灌溉公司带来的是技术,他们要确保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能在现场施工中被落地,这里既要技术人员盯现场,也要留足样板田给农户参考。赤峰天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做牵头,要把项目管理、质量监控和进度把好,别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对农民来说,工程短期会带来利弊并存。好处是长期看灌溉条件改善了,道路、电力到位了,耕作便利性会提升,单产更稳定,成本也可能下降。眼下的烦心事是施工占地、临时占用耕地、施工噪音和交通不便,这些都需要施工单位和乡镇政府提前沟通,安排补偿或临时替代方案,尽量把耕种影响降到最小。要做到不打断当季主作物的种植节奏,或者给出可行的错峰方案。

质量控制上有几件事必须抓牢。一个是材料检验,管材、泵站、变压器这些东西得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二是施工过程记录,要有影像和数据——渠道渗漏试验、路基压实度检测、变电配套的负荷测试等;三是后期监测与养护计划,工程交付不能就是交钥匙就完了,交付后要有维护队伍、定期巡查制度和问题反馈机制。

说到风险,最常见的还是资金拨付滞后、协调不到位和施工质量不达标。资金迟到可能导致材料延期,施工队伍散场;协调不到位会造成运输受阻和用电问题;质量不达标则会在雨季或分灌后暴露问题,像渠道渗漏、路基下沉这些都会影响后续使用。对此,预案准备工作要跟上,招标文件里也已经把验收程序写明,接下来的监督和现场抽检很关键。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算是实操前的最后准备阶段,牵头单位会组织联合体成员做施工组织设计、物资计划和人员安排。先是施工单位进场,围挡、试验段开工,开展小范围试验性施工,确认设计能否落地。农户也会更关心当季耕作影响,相关部门要把临时占用、换地和补偿机制解释清楚。实际现场上你会看到挖沟、筑埂、铺管、接电的步骤,一块块零散的地会慢慢整成标准田。这期间会有定期的现场通报,让地方和农户都能看到进展。

来源:做一个没有感情的磕糖机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