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千年文脉润湖山 岭南名郡谱新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6 07:50 1

摘要: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江中下游,介于东经 113°51′~115°28′、北纬 22°24′~23°57′之间,东邻汕尾,西接广州、东莞,北连韶关、河源,南濒南海大亚湾,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城市。全市总面积 1.13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605.02 万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江中下游,介于东经 113°51′~115°28′、北纬 22°24′~23°57′之间,东邻汕尾,西接广州、东莞,北连韶关、河源,南濒南海大亚湾,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城市。全市总面积 1.13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605.02 万人(2024 年末数据),辖 2 区 3 县,海域面积 4520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281.4 公里,素有 “半城山色半城湖”“粤东门户” 之称。

地形格局呈现 “山、江、湖、海” 多元融合特征:

• 北部为罗浮山、南昆山等山地丘陵,罗浮山主峰飞云顶海拔 1296 米,为粤中第一高峰

• 中部东江谷地贯穿南北,形成惠州城区、博罗县城等河谷平原,是人口与产业核心区

• 南部为滨海台地,大亚湾、红海湾构成 “双湾环抱” 的滨海地貌,巽寮湾、双月湾为著名滨海景区

• 城区镶嵌西湖、红花湖等天然湖泊,两江(东江、西枝江)汇流处形成独特的 “江环湖绕” 格局

生态优势凸显 “绿色生态屏障” 特质:

• 森林覆盖率达 62.3%,拥有南昆山、象头山 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超 1.2 万株

• 东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 Ⅱ 类以上,是香港、深圳、东莞的主要水源地,被誉为 “大湾区水塔”

• 大亚湾海域水质优良率 98%,海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海龟产卵场,2024 年监测到产卵海龟 128 只

• 2024 年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完成造林绿化 8.6 万亩,新增城市公园 12 个,空气质量优良率 96.4%

作为大湾区东部交通节点,惠州已形成 “铁公机港” 立体网络:

• 铁路动脉:赣深高铁、广汕高铁贯穿全境,惠州至广州、深圳最快分别仅需 30 分钟、28 分钟,2024 年旅客发送量突破 2000 万人次

• 公路网络:广惠高速、惠河高速等 15 条高速纵横交错,惠州湾跨海大桥 2024 年通车,实现 “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快速”

• 航空枢纽:惠州平潭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等 38 条航线,2024 年旅客吞吐量达 380 万人次,三期扩建工程正在推进

• 港口体系:惠州港为国家一类口岸,2024 年吞吐量达 1.6 亿吨,大亚湾港区可停靠 30 万吨级原油船舶,是华南重要能源枢纽

• 先秦时期:属南越之地,博罗县缚娄古国遗址出土的青铜编钟、玉璋等文物,证实 3000 年前已形成城邦文明

• 秦汉奠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 年)设傅罗县,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 111 年)置博罗县,为惠州建制之始

• 隋唐发展:隋开皇十一年(591 年)设循州总管府,辖粤东七州;唐代改称祯州,成为东江流域政治中心

• 宋元定型:北宋天禧四年(1020 年)因避太子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此为 “惠州” 名称之始;南宋时期苏东坡寓惠三年,推动文化繁荣

• 明清繁荣:明属惠州府,辖十县一州,史称 “惠州十属”,是岭南重要的文化与商贸重镇;清沿明制,鸦片战争后惠州成为抗英反清的重要战场

• 现代建制:1988 年撤地设市,现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2024 年 GDP 达 5401.2 亿元,增长 5.8%,增速居大湾区前列

• 北宋绍圣元年(1094 年),苏东坡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在惠三年写下《食荔枝》《惠州一绝》等 160 余首诗文

• 主持修建东新、西新两座浮桥,解决百姓渡江之苦,捐出御赐犀带筹措资金,西新桥连接的堤坝被后世称为 “苏堤”

• 推广水力碓磨、秧马等农业技术,传播医药知识,凿井便民,其善举被惠州百姓世代传颂,校歌曾唱 “自东坡南渡,文明孕育吾邦”

• 与侍妾王朝云相濡以沫,朝云病逝后葬于西湖孤山,六如亭楹联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见证千古深情

• 1925 年 11 月,叶挺在惠州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部设在惠州西湖泗洲塔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

• 1926 年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重创敌军,被誉为 “铁军”,为北伐胜利奠定基础

• 1927 年叶挺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海外,1941 年皖南事变中被俘,写下气壮山河的《囚歌》

• 1938 年日军侵占惠州后,曾生等在惠阳组建抗日游击队,后发展为东江纵队,活动于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

• 1941 年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成功营救邹韬奋、茅盾等 800 余名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被称为 “秘密大营救”

• 抗战期间共作战 1400 余次,歼灭日伪军 9000 余人,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朱德赞誉其为 “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 1949 年 10 月 14 日,惠州解放,设立东江专区,开启现代化建设历程

• 1958 年动工修建东江 - 深圳供水工程,历时 11 年建成,每年向香港供水超 11 亿立方米,成为 “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 1988 年撤地设市后,惠州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引进壳牌石化等重大项目,从农业地区转型为工业新城

• 2023 年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4 年入选 “全国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文旅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

• 葛洪(283-363 年):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晚年隐居罗浮山炼丹著书,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天花、恙虫病治疗方法,被誉为 “岭南医祖”。罗浮山冲虚古观为其炼丹遗址,2025 年葛洪博物馆新馆开放,展出文物 300 余件。

• 苏东坡(1037-1101 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寓惠三年留下大量诗文与民生善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成为惠州最著名的文化符号。其故居遗址位于白鹤峰,苏东坡祠 2020 年重建开放,成为东坡文化研究中心。

• 陈恭尹(1631-1700 年):清初诗人,惠州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 “岭南三大家”,其诗多抒发家国情怀,著有《独漉堂集》,惠州西湖留有其题咏石刻。

• 叶挺(1896-1946 年):惠阳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屡建奇功,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军长,1946 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叶挺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 年接待游客超 150 万人次,莫言参观后题诗 “起义二州开世纪,飘零十载梦红旗”。

• 邓演达(1895-1931 年):惠阳人,著名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袖,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1931 年被蒋介石杀害,惠州西湖建有邓演达纪念园。

• 叶亚来(1837-1885 年):惠阳人,近代东南亚著名侨领,1854 年赴马来西亚谋生,后成为吉隆坡开埠功臣,被当地政府授予 “甲必丹”(地方行政长官),其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罗玉通:1985 年生于惠城区,跳水奥运冠军,2012 年伦敦奥运会双人 3 米板冠军,以难度系数 3.9 的动作被誉为 “难度王”,现任惠州市体育局副局长,推动青少年跳水运动发展。

• 黎雅君:1993 年生于龙门县,举重世界冠军,2013 年世锦赛斩获 3 枚金牌,2016 年参加里约奥运会,现为广东省举重队教练,培养多名青年选手。

• 张梦宇:1998 年生于龙门县,中国最年轻的跆拳道世界冠军,2019 年世锦赛女子 67 公斤级冠军,2024 年参加巴黎奥运会,其励志故事被编入惠州中小学教材。

• 郑好好:2012 年生于惠城区,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年轻运动员,年仅 11 岁参加滑板女子碗池项目,成为惠州 “体育之城” 的新生代代表。

• 岭南明珠:国家 5A 级景区,总面积 20.91 平方公里,由西湖、红花湖组成,以 “五湖六桥十八景” 闻名,苏东坡赞誉其 “山水秀邃”。

• 核心景点

◦ 苏堤玩月:西新桥连接的苏堤为苏东坡所筑,中秋之夜赏月最佳处,莫言题诗 “玉塔影清湫,九曲桥通幽” 描绘此景

◦ 孤山朝云墓:王朝云长眠之地,六如亭楹联为苏东坡亲撰,是西湖最具人文气息的景点

◦ 泗洲塔:建于唐代,高 37.3 米,为西湖标志性建筑,又称 “玉塔”,夜间灯光璀璨倒映湖中

◦ 东坡纪念馆:展示苏东坡寓惠事迹与文物,2025 年新增 “东坡 VR 体验馆”,重现宋代惠州市井生活

• 文化内涵: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诗词楹联 1400 余首,其中东坡作品占三分之一,2024 年接待游客超 800 万人次,入选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 道教圣地:国家 5A 级景区,横跨博罗、龙门两县,总面积 214.8 平方公里,为道教 “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 核心景点

◦ 飞云顶:主峰海拔 1296 米,登顶可俯瞰 “三重天” 景观(云海、林海、雾海)

◦ 冲虚古观:建于东晋,葛洪炼丹遗址,现存明代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葛洪博物馆:2025 年新馆开放,展陈《肘后备急方》复刻本、炼丹器具等文物,解读葛洪医药文化

◦ 黄龙观:罗浮山最大道观,建于宋代,2000 年重建,殿宇金碧辉煌,香火鼎盛

• 文化底蕴:苏东坡曾在此酿酒题诗 “一杯付与罗浮春”,葛洪在此完成多部著作,2024 年接待游客超 500 万人次,获评 “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 千年商埠:位于东江与西枝江交汇处,始建于北宋,明清时期为粤东商贸重镇,有 “东江第一街” 之称。

• 核心遗存

◦ 骑楼建筑群:总长 1.5 公里,保留明清至民国时期骑楼 300 余间,融合岭南与南洋建筑风格

◦ 合江楼:始建于北宋,苏东坡初到惠州暂居于此,2006 年重建,高 48.77 米,为惠州地标性建筑

◦ 东平窑遗址:宋代瓷窑遗址,出土青瓷、白瓷等文物,见证惠州古代陶瓷业繁荣

• 活化利用:2022 年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引入咖啡瓷艺馆、东坡美食馆等业态,2024 年客流量超 600 万人次

• 红色地标: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总面积 4.5 万平方米,由叶挺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等组成。

• 核心展陈

◦ 叶挺故居:清代客家围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叶挺童年生活场景

◦ 纪念馆:展出文物 500 余件、图片 1200 张,通过 VR 技术重现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历史场景

◦ 囚歌碑:镌刻叶挺《囚歌》手迹,“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彰显革命气节

• 社会影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4 年接待红色研学游客超 200 万人次,入选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艺术乡村:位于龙门县龙华镇,是国家级非遗 “龙门农民画” 的发源地,被誉为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 特色体验

◦ 农民画展馆:展出画作 2000 余幅,作品以浓墨重彩描绘客家民俗、田园风光,充满乡土气息

◦ 绘画工坊:游客可体验农民画创作,当地画师现场指导,2024 年接待艺术研学团队超 300 个

◦ 艺术民宿:将农民画元素融入建筑与装饰,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 文化价值:龙门农民画多次赴海外展出,2024 年入选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复核合格名单

• 巽寮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惠东县,拥有 16 公里白金沙滩,海水清澈见底,2024 年新增 “滨海玻璃栈道”“水下珊瑚观测站”,接待游客超 400 万人次

• 双月湾:因形状似两轮新月得名,左湾平静如湖,右湾浪涛汹涌,是观日出、看星轨的绝佳地点,2024 年获评 “中国最美海湾”

• 海龟自然保护区:我国唯一的海龟产卵场,2024 年成功孵化小海龟 1200 余只,游客可参与 “海龟保护体验” 活动

•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 97%,负氧离子含量达 10 万个 /cm³,有 “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之称,2024 年接待康养游客超 150 万人次

• 文化渊源:基于苏东坡寓惠诗文中的饮食记载研发,2023 年推出后引发广泛关注,董宇辉直播品尝后赞其 “吃的全是文化”。

• 经典菜式

◦ 甚觉有补羊蟹骨:源自东坡《与子由弟书》,羊脊骨炙烤后如食蟹螯,改用胡椒、孜然调味(宋代无辣椒)

◦ 惠州梅菜东坡肉:结合东坡《猪肉颂》做法与惠州梅菜,肥而不腻,咸香入味

◦ 谷董羹:“取凡饮食杂烹之”,融合多种食材,体现东坡乐观生活态度

◦ 盘游饭:糯米与山珍海味同蒸,东坡诗云 “盘游饭香炊白玉”

• 体验场景:惠州宾馆、赢记寻味馆等餐馆可预订,2024 年惠州马拉松期间设东坡家宴补给点,深受选手喜爱

• 千年佳酿:苏东坡在惠州亲自酿造的美酒,以当地糯米、草药为原料,著有《东坡酒经》记载工艺。

• 现代传承:惠州酒厂复原古法工艺,推出 “东坡罗浮春” 系列,2024 年获 “广东老字号” 称号,年产量达 500 吨

• 文化内涵:东坡诗云 “一杯付与罗浮春”,饮酒成为其排遣谪居苦闷、结交友人的方式,现常用于惠州节庆宴请

• 惠州名片:客家传统名菜,始于明清,2011 年列入省级非遗,为广东三大名鸡之一。

• 制作工艺:选用本地三黄鸡,用砂纸包裹后埋入炒热的粗盐中焗制,传统做法不用一滴水,皮脆肉嫩

• 产业规模:全市盐焗鸡加工企业超 80 家,“温氏”“李艺金钱龟” 等品牌远销海内外,2024 年产业产值超 30 亿元

• 市井风味:赢记寻味馆的盐焗鸡最为知名,日均销量超 200 只,市民游客慕名而来

• 宴席必备:惠州梅菜与五花肉同蒸,梅菜吸收肉香,五花肉肥而不腻,是客家宴席压轴菜。

• 梅菜特色:惠州梅菜选用本地芥菜腌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2024 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地域变体:与梅州梅菜扣肉相比,惠州版本更偏清甜,加入少许冰糖提鲜,口感层次更丰富

• 节庆美食:惠州粄类多达 30 余种,体现客家 “不时不食” 的饮食传统。

• 代表品种

◦ 艾粄:清明前后用艾草与糯米粉制成,内包花生、芝麻馅,有驱邪避秽功效

◦ 萝卜粄:用白萝卜丝、虾米、腊肉做馅,蒸制而成,口感软糯鲜香

◦ 发粄:春节必备,发酵后的米粉糕顶部开裂如花朵,象征 “大发”

• 市井传承:水东街 “粄香园” 专卖各式客家粄,日均销量超 500 份,成为网红小吃店

• 岭南佳果:苏东坡 “日啖荔枝三百颗” 的灵感来源,惠州荔枝种植历史超 2000 年。

• 优质品种

◦ 桂味:果肉清甜,带桂花香气,为荔枝中的珍品

◦ 糯米糍:果肉厚实,口感软糯,含糖量高达 20% 以上

◦ 妃子笑:果皮红绿相间,果肉爽脆,早熟品种

• 产业发展:2024 年种植面积达 42 万亩,产量 18 万吨,“镇隆荔枝” 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超 50 亿元

• 年节佳品:龙门县特产,果实饱满,酸甜适中,春节期间摆放家中寓意 “大吉大利”。

• 生态优势:龙门为 “中国年桔之乡”,种植区远离工业区,果实无农药残留,2024 年出口量占全国年桔出口总量的 60%

• 深加工产品:开发出年桔蜜饯、年桔酒、年桔精油等产品,2024 年产业产值超 15 亿元

• 民间艺术奇葩: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浓墨重彩描绘客家民俗、田园风光,充满乡土气息,2008 年列入国家级非遗。

• 艺术特色:构图饱满,色彩艳丽,人物造型夸张,体现农民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感悟

• 代表作品:《庆丰收》《客家婚嫁》《罗浮仙境》等,多次在国内外美术展中获奖

• 传承现状:全县有农民画家 300 余人,建立 12 个创作基地,2024 年举办 “龙门农民画双年展”,吸引海内外艺术家参与

• 海洋之声:流传于惠东县沿海地区,渔民在捕鱼、织网时演唱,2008 年列入国家级非遗。

• 艺术特色:用海丰方言演唱,曲调悠扬,分为 “深海歌”“浅海歌”“岸上歌” 三类,内容多反映渔民生活与爱情

• 传承创新:惠东渔歌艺术团将渔歌与现代音乐结合,创作《南海渔歌》等新作品,2024 年在 “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演” 中获金奖

• 端午盛会:源于宋代,东江、西枝江交汇处为传统赛场,2011 年列入省级非遗。

• 活动特色:每年端午节举办,参赛龙舟超 50 艘,沿岸观众达数十万人,赛后举行 “龙舟宴”,共享粽子、荔枝

• 文化内涵:除纪念屈原外,还融入祈福仪式,渔民祈求 “风调雨顺、鱼虾满仓”

• 现代发展:2024 年举办 “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吸引香港、澳门等 12 支队伍参赛,成为湾区文化交流平台

• 客家奇俗:流传于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之夜举行,2006 年列入省级非遗。

• 表演特色:瑶族少女身着盛装,头戴用香火扎成的 “火狗” 头饰,手举火把起舞,象征驱邪避灾、祈求丰收

• 文化意义:瑶族先民对狗的图腾崇拜与中秋祭月习俗结合,是客家文化与瑶族文化融合的见证

• 传承现状:蓝田瑶族乡组建 10 支舞火狗队伍,队员超 200 人,2024 年中秋表演吸引游客 5 万余人次

• 千年传承:葛洪在罗浮山创立的医药理论与方剂,2020 年列入省级非遗。

• 核心成果:《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素提取方法,为屠呦呦研发抗疟药物提供灵感

• 现代应用:罗浮山国药集团基于葛洪方剂开发出 “复方青蒿喷雾剂”“蛇胆川贝液” 等药品,2024 年产值超 20 亿元

• 文化传播:葛洪博物馆新馆设 “医药体验区”,游客可学习中药炮制、针灸等技艺

• 指尖匠心:始于明清,以罗浮山黄杨木为原料,雕刻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2018 年列入市级非遗。

• 艺术特色:刀法细腻,造型生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常用于家具、建筑装饰

• 代表作品:水东街骑楼的木雕窗花、叶挺故居的木雕屏风,均为惠州木雕的精品

• 产业发展:2024 年木雕产业产值达 1.8 亿元,开发出木雕文创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 制造业强市:2024 年引进超 10 亿元制造业项目 68 个,培育石化能源、电子信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惠州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居全国前列

• 科技创新:建成仲恺国家高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等创新平台,2024 年高新技术企业达 2200 家,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3.2%

• 现代农业:建成 32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惠州荔枝、龙门年桔、梅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供港澳农产品数量居广东首位

• 文旅融合:2024 年接待游客超 1.2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860 亿元,打造 “东坡文化之旅”“红色研学之旅”“滨海度假之旅” 等特色线路

• 交通升级: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实现 “半小时到广深、1 小时到港澳”,惠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惠东滨海地区到城区时间缩短至 40 分钟

• 生态建设:推进东江流域生态保护,2024 年完成 “四旁” 绿化 120 万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82%,获评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 民生保障:2024 年民生支出 480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8%,建成 “长者饭堂” 120 家,新增学位 3 万个,医疗床位 2000 张

• 乡村振兴:1500 个村创成美丽宜居村,培育乡村旅游点 200 个,惠阳区、博罗县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 东坡文化品牌:2024 年举办 “全国东坡美食交流盛宴”,来自 10 个东坡寓居城市的大厨共献厨艺,推动东坡文化走向全国

• 体育之城建设:依托奥运冠军资源,2024 年举办跳水世界杯、跆拳道世锦赛等赛事 15 场,体育产业产值达 85 亿元

• 对外开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2024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2.3%,惠州港与深圳港、香港港实现 “三港联动”

• 区域合作:推动深惠同城化发展,与深圳共建产业合作区,2024 年承接深圳产业转移项目 42 个,投资总额超 500 亿元

惠州,这座三江汇流的岭南名郡,既有 “山水秀邃” 的自然禀赋,又有 “东坡南渡” 的文化滋养;既是 “铁军” 诞生的红色热土,又是湾区崛起的产业新城。西湖的苏堤晓月与东江的潮起潮落相映,罗浮山的仙风道骨与滨海的浪花朵朵共生,盐焗鸡的醇厚滋味与农民画的浓墨重彩交织,构成了惠州独特的城市肌理。

从葛洪炼丹著书到东坡筑桥利民,从叶挺挥师北伐到东江纵队浴血抗战,从奥运冠军驰骋赛场到湾区建设者逐梦前行,惠州人用 “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 的精神,书写了千年名郡的辉煌篇章。如今,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惠州正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的双重身份,在保护中传承文脉,在开放中拥抱未来。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惠州的湖山之间,苏东坡的诗句仍在回荡,叶挺的英魂仍在激励,奥运健儿的呐喊仍在回响。这座城市正以湖山为卷、文脉为魂,在大湾区的浪潮中,书写着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崭新篇章。

来源:小丑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