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丹妮今年三十二岁,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十六岁那年开始整容,断断续续花了六十万,就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没底气,脸是变了,可心里还是老样子,二零一八年她找了位心理咨询师,博士学历,网上推荐不少,看着挺靠谱,一做就是七年,咨询费快三十万,结果心理没好起来,反倒越来越
丹妮今年三十二岁,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十六岁那年开始整容,断断续续花了六十万,就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没底气,脸是变了,可心里还是老样子,二零一八年她找了位心理咨询师,博士学历,网上推荐不少,看着挺靠谱,一做就是七年,咨询费快三十万,结果心理没好起来,反倒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天天憋着,动不动就怀疑自己。
她后来才明白,那个咨询师根本不是来帮她的,每次说话都堆满听不懂的词,还说她悟性差,把聊不下去的责任全推给她,她说想换工作,想离开老家,对方就说她好高骛远,她说自己上班挺拼命,对方却回一句能保住饭碗就不错了,连小时候被人欺负的事,对方也怪她,是你自己有问题,这哪是治疗,分明就是一直压着她。
最可怕的是,咨询师说的“正常人”,其实就是他心里那个理想的客户,听话,稳定,不闹腾,不冒险,他把自己的日子当成了标准,硬要丹妮照着过,这哪是帮人疗愈,分明是在驯人,丹妮慢慢懂了,所谓的专业帮助,不过是想把她改造成一个让别人满意的乖孩子。
这事不是个例,2023年有份行业报告说,七成以上找心理咨询的人,都碰上过建议根本不合自己情况的情况,可没人管这个事,大家太信头衔了,觉得博士、主任说的就一定对,可资质和能力不是一回事,头衔不等于会听人说话,就像《不完美受害人》里那个律师,嘴上说着为你好,实际是在拿话压人,专业身份有时候就成了控制人情绪的工具。
丹妮真正好起来,不是因为什么技巧,也不是因为谁教了她方法,而是她决定不再去咨询了,断了那层关系后,她开始拍短视频,讲自己的事,没想到视频火了,播放量破了百万,她发现她不需要谁来给她贴标签,也不需要谁来救她,拍视频的时候,她重新有了说话的力气,也重新认出了自己,这种好起来的方式,没有专家,没有术语,只有她过的生活,和别人心里的回响。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在做这事,他们在微信、小红书上拉群,一块儿分享经历,互相陪着走,到2025年,这种自助疗愈的群多了四倍,他们不想被叫病号,不想被贴标签,就想找能听懂的人说说话,不要谁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只要一句,我知道你有多难。
丹妮没骂那个咨询师,也没哭着说她有多惨,她只是说,当专业成了权力,当理解变成了要改掉你,心理服务就不再是帮人,而是管人,她不是突然变硬气了,她是终于懂了,不用别人的标尺来量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样子,你的感觉,才是你日子的主心骨,别把命交给一个说懂你的人,哪怕他穿着白大褂,挂着博士头衔,你比谁都清楚,你到底要什么。
来源:星星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