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第一缕阳光越过阴山山脊,敕勒川草原在晨雾中舒展画卷。绵延的绿浪间,崭新的五星红旗与洁白的蒙古包顶相映成趣,一条50公里骑行绿道旁的格桑花随风摇曳,游客集散中心的电子屏滚动着“金秋踏歌敕勒川 国庆逐梦草原行”的字样。这个国庆假期,这片承载着《敕勒歌》千年诗意的
实景演艺“欢腾的敕勒川”
当第一缕阳光越过阴山山脊,敕勒川草原在晨雾中舒展画卷。绵延的绿浪间,崭新的五星红旗与洁白的蒙古包顶相映成趣,一条50公里骑行绿道旁的格桑花随风摇曳,游客集散中心的电子屏滚动着“金秋踏歌敕勒川 国庆逐梦草原行”的字样。这个国庆假期,这片承载着《敕勒歌》千年诗意的草原,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用一场场沉浸式活动奏响了北疆文旅融合的动人乐章。
生态为基的草原,正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宾客。经过10余年生态治理,曾经裸露的草场已成为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的绿洲,羊群在“天似穹庐”的景致中悠然觅食,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保障国庆假期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景区提前完成绿地补种与精细化养护,并在“敖包相会”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增设生态解说牌。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站在观景台远眺:“课本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真的呈现在眼前,这抹绿色太治愈了。”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国庆文旅体验保驾护航。投资3000万元打造、占地120亩的游客集散中心里,1800个车位有效缓解了高峰期停车难题,8000平方米文旅商业区的智慧导视系统清晰指引着餐饮、文创等服务区域。50公里骑行绿道上,“骑迹草原”主题活动吸引了200多名周边省市骑手参与,他们沿着串联起七彩花田、云上露营地的绿道穿行,不时在沿途的文化驿站驻足休憩。呼和塔拉大街改造后完成优化的公交专线,将市区与草原无缝衔接,智慧票务系统让游客扫码即可入园,大幅提升了游览效率。
文化演艺成为这个国庆假期最耀眼的亮点。10月1日至6日,东敖包广场的《敖包相会》实景互动演艺每日两场准时上演,迎宾哈达、服饰展览、实景仪式等环节让游客深度参与民俗体验。来自广州的情侣李先生和张女士跟着演员完成祈福仪式后感慨:“从聆听传说到亲身参与,终于懂得了敖包承载的文化深意。”太阳广场上,升级后的“欢腾的敕勒川”实景演艺以草原为幕、阴山为景,马头琴的悠扬与长调的浑厚交织,呼麦声中,演员们再现“勒勒车运输”“草原祭火”等传统场景,“线下互动+线上直播”模式让全国观众同步感受草原魅力。
马文化盛宴是国庆期间的特色招牌。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内,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每日两场连演,10月1日至7日场场座无虚席,骏马奔腾的震撼场景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内蒙古赛马场的马术实景剧《战马传奇》每日3场循环上演,展现着蒙古马的坚韧精神。资深马术爱好者陈先生看完演出后说:“这些演出让蒙古马的精神具象化了,这是北疆文化独有的力量。”而此前的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将蒙古马纳入积分体系的创举,更让游客在观赛时增添了一份对本土马种的认同。
全天候的文化活动让草原热度持续升温。太阳广场的“献给节日的歌·时光音乐会”每日14时准时开唱,经典旋律与草原秋风交融,成为家庭游客的休憩首选。10月1日上午,千人大帐广场的“我爱你中国”歌舞快闪活动点燃全场热情,游客与演员同声合唱,五星红旗在人群中传递。水磨小镇的民宿里,游客跟着村民学做莜面窝窝、体验磨面技艺;星光里的《盛乐星光》演艺项目以现代手法演绎草原历史变迁。夜晚的草原更显迷人,啤酒音乐节的欢歌、文创集市的灯火与蒙古包飘出的奶香交织,篝火旁的安代舞让游客与村民手拉手连成一片。
文旅发展的红利正惠及周边百姓。塔利村村民萨仁经营的民宿国庆期间一房难求,她忙着为游客准备奶豆腐、手把肉,其丈夫则兼职“文化向导”,带游客骑马观景。“以前靠种地年收入不足5万元,现在国庆这几天就快赶上过去半年的收入了。”萨仁的笑容里满是喜悦。景区提供的千余个就业岗位中,周边村民占比超七成,从演艺演员到保洁员,从民宿老板到骑行教练,大家都在文旅发展中找到了归属感。塔利村里的“草原文化书屋”国庆假期照常开放,孩子们在阅读之余还会主动为游客宣讲草原故事。
敕勒川草原用生态之美留住游客脚步,用文化之韵丰富游览体验,用民生之暖彰显发展温度。从《敕勒歌》的千古吟唱到实景演艺的现代呈现,从生态修复的艰难历程到文旅融合的蓬勃发展,这片草原正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征程中,书写着北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当晚霞为阴山镀上金边,马头琴声在草原夜空久久回荡,这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草原牧歌,正以最动人的旋律回应着新时代的馈赠。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马妍 文/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