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十一凌晨两点,天猫防脱榜刷新,长青泉三个字把常年霸榜的某国际大牌挤到第二,评论区齐刷刷一句:终于不用代购生姜洗发水了。
“3800万,一天就卖光。
”
双十一凌晨两点,天猫防脱榜刷新,长青泉三个字把常年霸榜的某国际大牌挤到第二,评论区齐刷刷一句:终于不用代购生姜洗发水了。
热闹背后,是三个不起眼的小变化。
第一,实验室搬进了中国中医科学院。
当归+人参这组老搭档,被低温萃取玩出了新数据:毛囊细胞活力直接拔高27.6%。
论文发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审稿人留言——“东方草药给了西方统计学一点震撼”。
第二,男人开始偷偷下单。2024年初上线的男士系列,侧柏叶混咖啡因,八周脱发量掉43%。
办公室95后程序员把空瓶排成一排,拍照发群里:“比改需求难,但比植发便宜。
”
第三,药监局新规落地,防脱不能再靠嘴。
六个月真人实测,长青泉第一批交卷,报告编号G20230412,盖章日期比营销稿还早。
业内人调侃:以后吹牛得先过国考。
有人担心中草药味太“老干部”。
其实生产线藏在苏州园区,72小时低温萃取,出来的液体是淡金色,带着一点青草味,洗完头不会飘出凉茶铺的即视感。
潘婷也没闲着,把修护分子做成纳米级,染烫受损发束一梳到底,实验室数据“修复效率×2”,但价格没翻倍,算是良心升级。
欧莱雅干脆把瓶子换成100%可回收塑料,环保党一边点赞一边问:能不能顺便把泵头也绿了?
最会整活的是沙宣,直接和Meta搞了个AR试发,手机一扫就能换200款发型,闺蜜群瞬间变成云发型屋。
可惜再炫的滤镜,也遮不住发际线后退的像素块。
复旦团队11月发了一篇头皮菌群的论文,给整件事补了底层逻辑:脂溢性脱发不是油太多,是菌吃得太好。
中草药配方里那些多糖、黄酮,原来是先喂饱好菌,让坏菌没饭局,头皮不再“内卷”。
消费者也变了。
凯度2024报告说,72%的人先看成分表,植物基增长34%。
翻译成人话:可以贵,但要贵得明明白白。
于是长青泉把欧盟ECOSERT证书贴在详情页第一屏,客服自动回复只有一句:放心用,哺乳期也能洗。
防脱赛道越来越像高考,新规就是统一命题。
过去靠“生姜照片+明星代言”就能混个及格,现在得交六个月真人实测,还要把对照组、脱落率、P值摆上桌。
第一批交卷的长青泉,把答案写成了男士系列、育发液、头皮按摩梳三件套,连带把价格锚定在“一顿火锅”区间,学生党也舍得下手。
说到底,头皮和脸一样,都在裸奔。
以前大家忙着给脸贴精华,现在终于想起头顶也需要“续命”。
中草药、咖啡因、纳米修护、AR试发……技术轮番上场,可真正的赢家,是那个把“防脱”做成日常动作,而不是仪式感的品牌。
晚上十一点,小区便利店灯火通明。
收银台旁边的小货架,长青泉男士版摆在最顺手的位置,旁边贴着一张手写便签:防脱趁早,比升职早。
有人拿了一瓶,顺手拍了张照,发到朋友圈配文——
“35岁前的头发,决定40岁的简历照。
”
不到十分钟,七个点赞。
来源:阿丽讲时尚\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