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声音沉沉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芝麻的香气先是一缕,随后便弥漫了整个屋子。他的手掌稳稳扶着石磨的木柄,一圈,又一圈,金黄的芝麻酱顺着石槽缓缓流出,稠稠的,亮亮的。
晨光还未爬上窗棂,陈师傅的芝麻石磨已经响起来了。
那声音沉沉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芝麻的香气先是一缕,随后便弥漫了整个屋子。他的手掌稳稳扶着石磨的木柄,一圈,又一圈,金黄的芝麻酱顺着石槽缓缓流出,稠稠的,亮亮的。
今天是农历八月廿五,成日。陈师傅记得清楚,就像记得每一个该记得的日子。
巷口卖早点的小赵推着车经过,闻到香味停下来:“陈叔,这么早就磨芝麻呢?”
“成日吃芝麻,日子节节高。”陈师傅手下不停,“老话这么传,咱们就这么做。”
他的动作不疾不徐,磨出的芝麻酱在瓷碗里堆成小山。这让他想起四十年前,父亲教他磨芝麻的光景。那时石磨还是新的,现在磨沿已经磨得光滑如玉。岁月啊,都在这转动的磨盘里了。
早饭后,陈师傅转到后院粮仓。新收的稻谷在仓里堆成金色的山,散发着阳光的味道。他的手抚过粮仓的木门,却没有打开。成日不翻旧粮——这是祖辈的规矩。他记得小时候,祖父在这一天总要仔细检查粮仓的门闩,确保不会有人误开了陈粮的仓。
“旧气不扰新粮,这是让新收成定住魂呢。”他自言自语道,像是解释给谁听,又像是说给自己。
晌午时分,儿子一家回来了。小孙子端着饭碗,几粒米掉在桌上。陈师傅轻轻拾起来,放进自己碗里。
“爷爷,为什么不能掉饭粒?”小孙子眨着眼睛问。
陈师傅望向窗外远方的田野:“你看不见的地方,还有人饿着肚子呢。”他顿了顿,“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更要记得,一粥一饭都来得不容易。”
儿媳在厨房里热昨天剩的饭菜,儿子说要叫外卖加个菜,被陈师傅拦住了:“成日不浪费,吃得简单些,心里踏实。”
下午,邻居老周来借新米,说家里临时来了客人。陈师傅抱歉地摇摇头:“明天吧,明天给你送过去。”老周先是一愣,随后恍然笑了:“瞧我这记性,今天是成日啊。”
这不是小气,陈师傅后来对儿子解释:“成日的果实正在定型,这时候分出去,就像果子没熟就摘了。”他望着满仓的新粮,“等明天,等这一切都稳当了,再多帮衬别人也不迟。”
夜幕降临,陈师傅独自在院里坐下。秋夜的天空很高,星星很亮。他想起父亲说过,成日就像秋收的最后一道工序——该收的都收进来了,该藏的都要藏好,让这一年的辛苦真正变成家里的积蓄。
厨房里,儿媳正在清洗碗筷,水流声细细的。客厅里,儿子在教孙子背诗:“锄禾日当午…”陈师傅听着,嘴角慢慢扬起。
这些老规矩啊,说到底就是教人珍惜。珍惜健康,所以吃芝麻;珍惜收成,所以不翻旧粮;珍惜粮食,所以不浪费;珍惜福气,所以不轻易分粮。一代传一代,就这样传下来了。
夜风起了,带着新稻的清香。陈师傅深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凤鸣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