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运会U18男足刚踢完第一轮,朋友圈就被两条消息刷屏:一是广东那个叫布尼亚明的小孩半场连进俩,球网还没抖完,恒大和泰山的试训短信已经发到队务手机上;二是山东的贾伟伟进球后不到24小时,人已经在国青集训名单里躺着了,速度快得像外卖骑手接单。
全运会U18男足刚踢完第一轮,朋友圈就被两条消息刷屏:一是广东那个叫布尼亚明的小孩半场连进俩,球网还没抖完,恒大和泰山的试训短信已经发到队务手机上;二是山东的贾伟伟进球后不到24小时,人已经在国青集训名单里躺着了,速度快得像外卖骑手接单。
听起来像爽文,但这就是青少年赛场的真实节奏——成年队缺人,小孩们只要一场踢出火花,立刻被拎到更大的灶台。
布尼亚明自己倒挺稳,赛后采访一句“先打完全运会”,把两家俱乐部的车钥匙暂时按在桌面,没飘;贾伟伟更干脆,行李都没拆,直接从日照赛区被大巴送去国青报到,连爸妈都没见着。
球迷调侃:别人上大学还得自己买火车票,人家上大学(国家队)有专车。
热闹背后,真正让老球皮心里咯噔一下的是组委会那条不起眼的通知:第二轮开始上VAR。
全运会青少年组头一回玩视频裁判,听起来像给小孩配了把瑞士军刀——用得上是保护,用不好能把指甲剪劈叉。
青少年比赛节奏快、动作大,禁区里一倒,以前裁判一看二慢三通过,现在耳机里有人喊“慢放0.5倍”,点球改判、进球取消,分分钟把小伙子的心理落差拉满。
首轮上海对云南就差点出事:上海围着球门打了20脚,门柱都敲了两次,裁判没表示,球员最后连抱头都懒得抱——要是那会儿有VAR,说不定比分就改写,小组排名也得洗牌。
技术升级当然是好事,可对于U18的小孩,心理课比战术课更难。
一个改判,可能把原本自信满满的锋线踢成“下次我再进禁区先自我审查三秒”。
成年队有老大哥拍肩膀,小孩们只能自己消化,于是教练组连夜加练点球——不是练脚法,是练“被VAR回看后的表情管理”,免得真被改判,当场哭鼻子给全国直播。
再看分组,A组广东辽宁已经提前把“决赛预演”写在脸上。
广东靠布尼亚明两球把河南打花,辽宁4比0把湖南按在地上摩擦,两边锋线都热得烫手,第二轮直接对撞,谁赢谁大概率锁定头名。
河南教练私下吐槽:“我们第一场就碰上开挂的,后面得把净胜球当命追。
”B组山东新疆握手言和,看似和气,其实山东被补时绝平,心里窝火,贾伟伟一走,前场少了个爆点,第二轮得看替补席谁能顶上;新疆那边身体对抗拉满,黑又硬风格,专治各种技术流,浙江和陕西想突围,得先过肌肉关。
C组江苏闷声发财,海归苗润东一传一射,把湖北踢得没脾气,上海空有控球却0比0,临门一脚像忘了带射门靴,再不解决,小组出线都悬。
球迷算分的时候,俱乐部球探早把板凳坐穿。
看台上,一本本小册子写得密密麻麻:谁启动步频快0.1秒,谁逆足只能传不能射,谁被对抗后容易情绪爆炸,全部标成价码。
布尼亚明和贾伟伟只是最先被拽出来的两个,下一轮只要有人复制“一条龙”或“世界波”,手机照样震动。
对小孩来说,这是成年世界的提前剧透——原来努力与惊喜之间,只隔着一个90分钟的直播信号。
可也别急着把少年们吹成“国足救世主”。
U18到成年队,中间隔着的不止是身体,还有人情世故、伤病、合同、社交媒体骂战,每一关都能刷掉一批“天才”。
贾伟伟们此刻的荣耀,像清晨的霜花,好看却易化;能不能真正走进国家队的大名单,得看往后三四年能不能持续涨球、不受伤、不飘、不深夜刷短视频到三点。
球迷最该做的,是把掌声留到现在,把期待调到“五年后见”,而不是下一轮踢飞一个单刀就骂“伤仲永”。
所以,第二轮哨响后,别只盯着VAR红蓝划线,也看看那些没进球的小孩:有人被铲倒后第一时间爬起回追,有人替补登场却甘愿跑空当给队友做墙。
全运会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下一个武磊”,而是让十六七岁的半大孩子,提前尝到职业足球的残酷与温柔——赢了就有人递合同,输了也能抬头继续走。
少年们一路狂奔,我们只需把灯打亮,别急着喊“冲啊”,也别提前叹“完了”,让他们自己把剩下的路踢完。
来源:南叔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