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朱家角,350㎡空壳子,赵玉把墙皮当墙纸,水泥地当画布,一个人、三只猫,上周刚把院子改成露天影院,30多个邻居自带小板凳来看黑白片,蚊子咬得比台词还多,没人提前走。
35岁还住毛坯房,猫比人先挑房间,这姐图啥?
上海朱家角,350㎡空壳子,赵玉把墙皮当墙纸,水泥地当画布,一个人、三只猫,上周刚把院子改成露天影院,30多个邻居自带小板凳来看黑白片,蚊子咬得比台词还多,没人提前走。
她图的不是省钱,是留痕。
毛坯墙故意不粉,铅笔打稿的线头、咖啡渍、猫爪印全留着,像把日历钉在水泥里。
地下室堆着从拆迁老房捡来的木窗,泡了两年河水的木头自带腥味,她打算把它们投影成会动的《水乡记忆》,送去威尼斯碰碰运气。
早上六点,她先打太极再划船,船是花两百块从渔民手里买的,漏风,划出去半小时得舀水十分钟,她说这样才清醒。
面包窑扩成双炉,一个烤酸种,一个焖红薯,猫蹲在炉口等红薯裂口,像等烟花。
有人问她孤独吗,她让猫回答。
抖音五十万人跟着她一起毛坯,#反精致生活#话题刷到2.3亿,评论区一堆打工人:原来不吊顶也能活。
华东师大干脆把她的日记当教材,标题叫《当代艺术与社会学》,学生第一次上课看见那堵霉斑墙,齐刷刷拍照,比看毕加索还带劲。
镇里看她带流量,拉着她做“古镇艺术驻留”,首批四个小年轻已入住,房租免,条件是把垃圾做成展品。
十月份城市空间艺术季,他们的作品会挂在弄堂口,和酱菜铺抢视线。
赵玉说下一步把阁楼改成书房,专收别人不要的旧书,让纸页继续散味。
图文集《毛坯房日记》已排上出版计划,编辑让她修图,她拒绝:毛孔都P掉,那还叫日记?
看完我只想说:
当所有人把生活抛光成不锈钢,她偏要保留毛边。
毛坯不是简陋,是拒绝被装修成别人想要的样子。
来源:糖晓晓的美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