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十年间,全球经济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变革,女性消费市场展现出庞大的消费潜力,在商业世界里,“女人变美”的赛道从不缺玩家。
过去十年间,全球经济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变革,女性消费市场展现出庞大的消费潜力,在商业世界里,“女人变美”的赛道从不缺玩家。
却鲜有人能像樊文花这样,用37年时间从山西农村的打工妹,成长为坐拥6000多家连锁店、年产值超百亿的美业女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8年的山西太原,国营服务公司里的理发部、洗浴部总是热闹非凡,而新成立的美容部却显得格格不入,在“肚子刚吃饱”的年代里,“往脸上花钱”是件让同事们嘲笑的事。
唯有美容师樊文花不这么想,这位来自汾阳县农村的姑娘,不仅带着对“美”的敏感,更藏着一份源自家族的底气,她的叔叔是中医,她就摸索出草本敷脸的技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美容这件事多了份“传承”的厚重,最初,人们带着“看热闹”的好奇走进美容部,却在体验后被草本面膜带来的清爽、按摩后焕发的气色打动。
没有广告投放,没有营销噱头,“红光满面走出店门”的顾客,成了最好的活招牌,在那个美业尚未萌芽的年代,樊文花用最朴素的“口碑传播”,悄悄打开了国内第一批美容院的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不搞对象、专注创业的选择,在当时看来是“异类”,如今回头看,却是精准抓住了消费意识觉醒前的“窗口期”。
90年代末,中国经济迎来腾飞,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了无数创业者的向往之地,樊文花带着一起打拼的姐妹南下,在这里看到了更广阔的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对美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护肤”,开始追求更专业、更多元的产品,也是在这时,她第一次接触到国际大牌面膜,细腻的质地、精准的功效,让她意识到:“这才是未来的方向”。
但她没有选择“代理贴牌”的捷径,彼时,她已经积累了10年的美容经验,亲手按摩过1万多张不同肤质的脸,记录了几万个小时的顾客反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哪些成分对干性皮肤有效,哪些配方能缓解敏感,哪些用法更贴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都藏在她的笔记本里,她毅然将辛苦攒下的几百万资金投入研发,推出了第一款原创中式面膜。
这款面膜没有华丽的包装,却带着“从群众中来”的精准,针对南方湿热气候调整了保湿配方,针对熬夜人群添加了舒缓成分,上市后迅速在美容院渠道打开销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多时与全国8000多家美容院达成合作,就这样,樊文花从“美业服务者”变成了“产品创造者”,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红利,从来不是跟风追逐,而是读懂需求后的精准出击。
2000年后,美业市场逐渐热闹起来,但问题也随之凸显,美容院普遍存在“项目繁杂、价格虚高、流程冗长、消费不透明”的四大顽疾,很多顾客想护肤,却怕“被推销办卡”“花冤枉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樊文花看在眼里,2013年,她在广州花都开出了第一家“小而美”的实体店,没有豪华装修,不搞“万元办卡”,只聚焦面部护理,用“专业评价、便捷体验”打破行业惯性。
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山西深耕10年、在广州办厂15年,看似“顺理成章”的开店,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中国制造在美业领域遭遇的“崇洋媚外”,樊文花一一尝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她没被打倒,一家社区不同意,就谈十家,十家不搭理,就试一百家,她带着员工在小区门口做体验活动,免费为居民检测肤质,讲解护肤知识。
店里推出“单次消费”模式,不强制办卡,让顾客“放心来、轻松走”,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家“不一样的美容院”,不用花大价钱,就能享受专业护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门店突破1000家;2018年,增至3000家,2022年,达到5000家;如今,60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甚至在电商冲击实体的浪潮中,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
樊文花的门店,从来不走“高端奢华”路线,在美业纷纷追求“开大店、卖高价”时,她提出了“咖啡模式”,就像咖啡从“高端西餐厅搭配”变成“街边9块9现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部护理也该从“奢侈品”变成“日常消费品”,她认为,一家小店不需要太多客流,只要服务好周边100来个常客,每个顾客六七天来做一次护理。
每次消费百来块,一个月支出千把块,就能让普通人轻松享受专业护肤,这种“小而美”的经营理念,背后是她极致的自律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常巡店时,她不仅检查服务质量,还会充当店长的“情感疏导员”,当同行沉迷于“办卡圈钱”时,她坚持“产品+服务”的本质。
当资本追逐“快速扩张”时,她深耕“单店盈利”,6000家门店不是靠加盟圈钱,而是靠每家店“服务好周边顾客”的扎实口碑,一步步铺展开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走进樊文花产业园,“奋斗、共赢、信赖、仁爱”的企业理念格外醒目,但仍有人质疑:“这样的小店生意,能抵得过国际大牌吗?”
毕竟,3000多一瓶的高端抗老面霜,凭借“玻色因”等核心成分,占据着美业的利润高地,樊文花却用一条秘密生产线给出了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里,她的团队研发出了与国际大牌“同源技术成分”的产品,却将价格压到了1/6,她深知,国货要自强,不能只靠“性价比”,更要靠科研创新。
37年的创业长跑,那些摆满一面墙的马拉松奖牌,不仅是她个人自律的证明,更是企业持续投入的象征,从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门店效率,到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成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一直在为“国货美业”积累技术底气,6000家门店,在别人眼里是“实体店网络”,在她眼里却是“不被平台绑架的零售终端”。
每一家店都是一个“用户触点”,能收集最真实的肤质数据,反馈给研发端,每一位店长都是“国货代言人”,能让普通消费者亲身体验到“中国成分”的实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1988年顶住嘲笑开美容部,到90年代南下做原创面膜,再到2013年打破行业顽疾开小店,直到如今布局科研突围,她的每一步都踩在了“需求点”上。
对于更多创业者来说,樊文花的故事或许更像一面镜子,真正的生意诀窍,从来不是简单的“抓红利”,而是读懂需求后的坚守,与敢于突破的勇气。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