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跌了别乱慌!2025机会风险都理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08:00 1

摘要:最近打开股票软件,不少人看着创新药板块的走势都有点揪心——港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前段时间单周跌了5.2%,A股多只创新药龙头股跟着回调,连跟踪板块的ETF产品净值都波动明显。其实真不用慌,这波调整不是行业基本面出了大问题,今天就用大白话捋捋下跌的真实原因,再说说

最近打开股票软件,不少人看着创新药板块的走势都有点揪心——港股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前段时间单周跌了5.2%,A股多只创新药龙头股跟着回调,连跟踪板块的ETF产品净值都波动明显。其实真不用慌,这波调整不是行业基本面出了大问题,今天就用大白话捋捋下跌的真实原因,再说说2025年这行业的机会和风险,看完你心里肯定能踏实。

先说说为啥创新药会跌。最直接的是短期交易层面的“连锁反应”。之前不少资金觉得创新药有长期潜力,扎堆买了相关基金,最近有些基金遭遇大额赎回,基金经理为了应对赎回压力,只能被动卖掉手里的持仓,一卖就带动股价往下走,其他投资者看到下跌又跟着卖,形成了“越跌越卖”的循环。另外,部分个股前期涨得不少,有些资金想着“落袋为安”,趁机兑现利润,也进一步放大了下跌幅度。

再往深了说,市场对“同质化竞争”的担忧一直没散。前几年大家都盯着PD-1/L1、CD47这些热门靶点,据行业统计,光PD-1这个靶点,国内就有23家企业在布局研发。市场担心以后这些药都做出来了,企业为了抢市场只能打价格战,最终赚不到钱,所以对那些没特色、纯跟风的企业,资金就不太愿意碰,这也拉低了整个板块的情绪。

还有个外部因素是“出海预期的小波动”。之前有消息说,美国可能会加强对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的审查,比如中国药企把药物权益卖给美国公司时,审核流程会更严,FDA对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审查也可能收紧。海外市场是中国创新药重要的增长极,这种消息一出来,市场难免会有恐慌情绪,部分资金先选择撤出来观望。

但咱得看明白,这些下跌原因大多是短期情绪或交易层面的,行业的基本面其实一直在变好。2025年10月10日,国务院刚公布了《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给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划了明确路径,企业不用再为“怎么落地”发愁。而且药监部门也释放出鼓励原创新药的信号,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还在推动从“支持仿制药”向“重点支持原创新药”转变,这些政策都在实实在在给行业铺路。

更关键的是,创新药的核心实力——研发能力也在稳步提升。2024年国内在研药物管道数量已经达到7400多个,虽然还比美国的11000多个少,但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2025年很可能追上甚至超越,成为全球第一。而且咱们的研发还有成本优势,I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成本大概是2.5万美元/人,只相当于美国的36%,这可不是小优势,能帮企业省一大笔钱。

聊完现状,重点看2025年的机会在哪。第一个确定的机会就是出海,这已经成了创新药行业的“新增长引擎”。2025年1-8月,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就达到了554亿美元,快赶上2024年全年的规模了。其中超十亿的大额交易有21笔,还出现了两笔超百亿美元的合作,创下了历史纪录。

现在的出海早就不是简单卖产品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成了最热门的赛道,前8个月就有14笔相关交易,企业不光在HER2这些成熟靶点上有突破,还在向FGFR3等特色靶点拓展。跨国药企因为专利悬崖和自身研发效率低(回报率不足5%),越来越愿意和中国药企合作,2025年前8个月,跨国药企作为受让方的交易就有29笔,总额超560亿美元。合作模式也从单一产品升级到了技术平台层面,中国药企正从“授权方”变成全球研发的“合作者”,这地位可比以前高多了。

第二个机会在细分赛道。首先是CXO行业,随着创新药研发需求增加,加上政策推动研发规范化,这个行业已经出现基本面拐点,正在持续复苏。然后是科研上游的“硬科技”领域,像试剂、耗材、仪器这些,是医药创新的基础底座,在全球新药研发需求修复的背景下,业绩弹性特别大,值得重点关注。还有那些搞差异化创新的企业,比如布局双特异性抗体、ADC等新技术的,或者在罕见病、儿童药这些冷门赛道有突破的,能有效避开同质化竞争,成长空间很大。

不过2025年的风险也得提前看清,不能光盯着机会。最核心的还是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本来就低,就算到了后期临床,也可能因为疗效或安全性问题被叫停,这对企业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大。

出海的不确定性也不能忽视。虽然出海大趋势没变,但国际市场的监管和竞争环境很复杂,除了可能的政策壁垒,全球医药巨头也在加紧布局,中国药企要突破技术和商业双重关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不同国家的临床需求和支付习惯不一样,就算药拿到了上市许可,能不能卖得好还是个未知数。

还有估值波动风险。有些企业现在的估值和业绩增速还不匹配,如果后续研发进展没达到预期,或者市场情绪转向,估值可能还会调整。尤其是那些没有核心技术、单纯跟风热门靶点的企业,回调压力会更大,碰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盲目抄底。

总结一下,这次创新药板块的调整,更多是短期情绪和交易因素导致的,行业向好的基本面没变。2025年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出海、细分赛道和政策红利这几块,而研发失败、出海壁垒和估值波动则是需要警惕的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因为短期下跌就慌了神,也别盲目追热点。可以多关注那些有核心技术、研发管线清晰、出海进展顺利的企业,或者布局CXO、科研上游这些确定性较强的领域。创新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长期看,随着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政策的支持,这个行业肯定会越来越好,只是需要多一点耐心,理性看待短期的波动。毕竟,真正有价值的行业,不会因为一时的调整就改变长期趋势。

来源:张张老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