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果不其然,三个月后案子签结,馆长拍拍屁股走人,可我们这批天天蹲直播的人,早被卷进更大的漩涡——原来真正被审的不是他,是我们脑子里那套“非黑即白”的开关。
“斩狗头”三个字一出口,我耳机里弹幕瞬间爆炸,那一刻我就知道,这破事没完。
果不其然,三个月后案子签结,馆长拍拍屁股走人,可我们这批天天蹲直播的人,早被卷进更大的漩涡——原来真正被审的不是他,是我们脑子里那套“非黑即白”的开关。
新北地检署把3小时42分母带翻烂,最后只丢下一句“情绪性表达”,听起来像给网红发了一张“可以乱说话”的免死金牌。
可你我真去直播间吼一句“砍人”,试试?
下一秒警察就按门铃。
法律玩的是精准抠字眼,抠完告诉我们:馆长骂的是“狗”不是“人”,所以不犯罪。
行,逻辑我懂,但心里就是别扭——原来在岛内,只要先把自己气成表情包,就能给脏话镀一层免罪金身。
年轻人一听,爽点直接拉满:78%的粉丝不到35岁,大家发现,与其被政客当提款机,不如看馆长帮我们把脏话说光,订阅键一秒变投票键,一周涨8.2万,比任何“催票”都管用。
更离谱的是,媒体把30秒切片炒成头条,却没人告诉你后面他补的那句“别真去干,会坐牢”。
NCC被投诉到爆,民众骂电视台断章取义,可骂完照样转台,流量池子越搅越浑。
我突然意识到:在算法时代,真相不是被掩盖,是被切成一万片,每人只抢到带血的那一小块,然后觉得自己掌握了全貌。
事情闹大后,对岸国台办居然开记者会点赞,说“台湾同胞自发揭露谎言”。
一句话把馆长抬成“民间统派”,吓得他第二天直播赶紧喊“我只是骂政客,别给我戴帽子”。
可抖音话题已经炸出3.8亿播放,#跟着馆长看大陆#底下全是台湾年轻人拍的第一支vlog:在武汉吃热干面,在成都看熊猫,镜头里他们反复说“跟课本写的不一样”。
我滑着视频,忽然明白,真正撬开墙的从来不是官方白皮书,而是大家想亲自验证“我到底是不是被洗脑”的好奇心。
第三季度赴陆自由行暴增17%,20到35岁占六成四,机票涨价都挡不住——原来“叛逆”也能变成航线。
馆长透露正在筹划第二次大陆行,说要带一票网红去中西部“穷游”,把镜头对准县城夜市、乡镇企业,甚至田间地头的5G基站。
消息一出,岛内绿营粉丝骂他“卖台”,蓝营也不接他,倒是大批小主播私信想蹭车:有人想拍“台湾人在郑州打网约车”,有人准备测评“合肥的奶茶到底便不便宜”。
两岸交流忽然长出一条灰色通道——不靠海基会,也不靠国台办,靠一群想涨粉的年轻人和一部5G手机。
官方管制还在,但算法把墙钻成蜂窝,信息顺着孔洞滴滴答答,汇成一条看不见的地下河。
我盯着屏幕里那条弹幕飘过:“馆长,能不能带我去长沙看毛爷爷?
”忽然有点恍惚:十年前我们谈“破冰”,是商务包机、是领导人握手;十年后,真正的破冰可能是凌晨两点,一个台湾小哥在南昌路边摊直播吃炒粉,弹幕齐刷“靠,原来这么香”。
没有宏大叙事,没有签字仪式,只有一句“靠,原来这么香”——却足以让“敌对”两个字在舌尖化掉。
案子结束了,但故事才刚开始。
下一次直播,馆长要是再吼“斩狗头”,估计没人会报警,大家只会问:这次又要带我们去哪里看真实?
来源:辰东小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