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疯了?100亿不留给儿子,反倒砸出一所大学 学费才5600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03:29 1

摘要:曹德旺坐在福耀科技大学崭新的教室里,目光越过窗棂,投向那片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校园。他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执拗:“中国大学有三四千所,不差我这所,但我要办的,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大学。”

一个做玻璃的企业家,为何要砸百亿办大学?

曹德旺坐在福耀科技大学崭新的教室里,目光越过窗棂,投向那片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校园。他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执拗:“中国大学有三四千所,不差我这所,但我要办的,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大学。”

一、百亿投入,不为名利为破局

2021年,曹德旺“捐100亿办学”之语,仿若一记惊雷,在舆论场中轰然炸响,瞬间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其善举气魄令人惊叹。有人赞他格局宏大,也有人质疑是场精心策划的“秀”。两年后,他干脆亮出账单:截至2025年8月,43亿已经花出去了。13亿筑起高楼,30亿购入顶尖设备,而每年的学费,仅仅定在5600元。不靠招生赚钱,钱从哪来?他早已铺好后路:河仁慈善基金会全额兜底,承诺的100亿,一分都不会少。

他坦言,办学的念头源于一次刺痛。2009年达沃斯论坛上,一位外国专家言辞犀利,其直言如针,刺痛人心:“中国学生唯善应试,动手能力匮乏。”2014年,于美国戴顿,他目睹大学实验室竟设于工厂之内,莘莘学子紧随工程师于研发一线,亲身参与实践,那场景令他印象深刻。那一刻,他幡然醒悟:教育一旦脱节,产业便失去了根基。

二、五十个学生,藏着万丈雄心

今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迎来了首批50名本科生。这座校园广袤无垠,占地达1086亩。宏大的规模尽显恢弘气象,宛如一支巨笔,于广袤大地上绘就一幅气势磅礴、桃李芬芳的育人画卷。然而,如此广袤的校园仅招收50人,这般资源配置,是否过于奢侈?曹德旺摇了摇头:“小而精,才能磨出真东西。”他定下铁律:大一大二夯实基础,大三才准选专业;师资队伍里,一半必须是深耕产业的工程师。他甚至亲自面试每一位学生,问的不是成绩,而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三、面对质疑,我懒得理

面对网络上如潮水般铺天盖地的议论,曹德旺展现出一种超凡的淡定从容,神色间云淡风轻,仿佛那些喧嚣与纷扰都无法惊扰他内心的平静。他摆摆手,语气里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洒脱:“网上信息多是断章取义,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懒得理。”对他而言,与其在舆论场上浪费口舌,不如把时间花在实验室里,看设备安装,听老师备课。为人之道,贵在秉持问心无愧之要旨。于纷繁世间行走,坚守内心准则,不欺人、不自欺,以坦荡之态处世,方能收获内心安宁,于人生路上行稳致远。行事磊落,不欺暗室,内心方能安谧宁和、坦然自若,如此,方得心安理得之境。

四、政商关系,守住“亲清”二字

福耀的版图横跨18个省份,曹德旺给所有子公司立下铁规:尊重政府,但绝不送礼请客。他直言不讳:“政商关系就像走钢丝,‘亲’要帮衬不越界,‘清’要干净不勾结。干部是表率,商人守本分,社会才能太平。”这番话,是他数十年商海沉浮的肺腑之言。

五、玻璃大王的教育梦:实业为根,人才为魂

从乡镇玻璃厂起步,到福耀汽车玻璃占据全球三分之一市场,曹德旺历经五十年摸爬滚打。他深知,实业如筋骨,撑起发展框架;人才似血肉,赋予企业生机与活力。他常对年轻人说:“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人做不清楚,本事再大也白搭。”

如今,“敬天爱人,止于至善”这一校训,宛如岁月的刻痕,深深镌于校园的石碑之上,似在默默诉说着对至善境界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校园的悠悠时光。曹德旺望着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喃喃自语:“我这辈子没留多少财产,但若这里能走出几个科学家、企业家,比留下一座金山银山强多了。”

夕阳西下,余晖倾洒,为教学楼悄然镀上一层暖金色的边。柔和光芒里,曹德旺的身影被拉得修长,于这暮霭中添了几分静谧与悠长。有人问他:“百亿砸下去,就不怕失败吗?”他笑了,笑容里满是坦然:“赚钱难,花钱更难。但教育这事儿,总得有人‘傻干’。”或许,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敢于将毕生财富化作种子,深深埋进泥土,然后满怀希望地,等它长成一片庇荫未来的森林。

来源:渔圈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