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她站在安徽石台的梯田边,手里攥的不是篮球,而是一袋刚收上来的富硒米——这是她和文森卡一起种的“新庄稼”。
郑海霞把“冠军”两个字从球场带进了大山深处。
2023年9月,她站在安徽石台的梯田边,手里攥的不是篮球,而是一袋刚收上来的富硒米——这是她和文森卡一起种的“新庄稼”。
三年500万,先砸下去,目标只有一个:让“补硒”从保健品柜台变成中国人饭桌上的日常。
别急着皱眉“又是个代言”。
她这次把合同拆成了三张“军令状”:
第一张,公益——“硒养健康公益行”已经跑遍石台12个村,免费体检+科普课,大爷大妈听完直接回家把盐罐换成富硒盐。
第二张,科研——安徽省农科院把实验室搬到田埂旁,“富硒农业研究中心”挂牌那天,郑海霞撸起袖子跟研究员一起栽苗,她笑称“这辈子第一次当‘学霸’”。
第三张,传播——抖音上的“郑海霞健康课”,单月2000万播放,最火的一条“运动员膳食补充指南”被国家队后勤群转疯了,评论区清一色“原来吃对就能少受伤”。
三招下去,文森卡的富硒产业园订单翻了三倍,石台2000户农户人均增收6800元。
农民说:“郑大姐让咱这破石头地长出‘金疙瘩’。
”
郑海霞回得直白:“我只不过把当年练投篮的狠劲,用在找好种子上。
”
同一片秋空下,江苏女篮的罗欣棫在WCBA赛场上续写“投篮”故事。
10月常规赛,她场均14.3分,三分命中率42.1%,对面外援被她投得直挠头。
更狠的是,她投完回更衣室,手机弹出中国篮协短信:入选亚洲杯预选赛集训名单。
小姑娘把毛巾一甩:“终于能跟偶像们同场了。
”
江苏教练组却给她按下暂停键:先别急着笑,休赛期飞美国,一个月特训,主练持球攻——“光会投不行,巴黎奥运资格赛要你破联防。
”
罗欣棫把护照塞进背包:“那就把三分线外再往前迈一步。
”
两条线,一老一小,一东一西,却踩在同一个节拍:
郑海霞用“硒”给普通人加一道健康防线;
罗欣棫用“球”给中国女篮加一把外线火。
一个把冠军经验种进土地,一个把青春天赋射向天空。
故事讲到这儿,你会发现:
所谓体育精神,不只是一块金牌的闪光,更是把“赢”的DNA复制到生活每个赛道——
让农民的地里长出“冠军米”,让姑娘的三分划出“奥运弧”。
下一次,当你端起一碗热米饭,或者看到罗欣棫手起刀落的三分,别只喊“好球”。
想想背后那群把“专业”翻译成“日常”的人——
他们让“健康”不再昂贵,让“梦想”不再遥远。
这,才是我们真正愿意转发、愿意记住的“冠军消息”。
来源:网排TV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