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冯永霞,女,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西里第二社区居民。公婆先后患上癌症、白内障等重病,她二十余载坚守,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担。精心调配营养餐食、耐心陪伴老人读书养花,她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公婆的晚年充满温暖。她还积极弘扬孝道文化,成为社区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
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其中,丰台区上榜两人
分别是孝老爱亲好人冯永霞
和敬业奉献好人刘德华
1
孝老爱亲好人 冯永霞
儿媳胜亲女
二十余载悉心照料患病公婆
冯永霞,女,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西里第二社区居民。公婆先后患上癌症、白内障等重病,她二十余载坚守,用柔肩扛起家庭重担。精心调配营养餐食、耐心陪伴老人读书养花,她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公婆的晚年充满温暖。她还积极弘扬孝道文化,成为社区孝老爱亲的身边榜样。
重情尽孝 体贴入微暖人心
1988年冯永霞与丈夫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次年喜得爱子。当时夫妻二人忙于工作,公婆主动帮忙照看孩子,这份恩情她一直铭记在心,也让她坚定了为公婆尽孝的决心。
2004年,公公的直肠癌复发,婆婆身体也日渐衰弱,丈夫常年在外工作,照顾二老的重担落在了冯永霞肩上。为了更好地照顾公婆,她换了一份时间更灵活的工作,并努力学习家务和烹饪,从生疏到熟练,一步步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2007年婆婆被确诊为结肠癌,随后又患上了白内障。2017年公公又被诊断出患有肺癌。接连发生的变故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困境,冯永霞始终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只要发现不适就及时送医治疗。
在公婆病重期间,冯永霞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医疗和生活上的琐事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她每天亲自调配营养三餐,确保公婆能够吃到既可口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婆婆白内障手术后,眼蒙纱布,不敢行走,冯永霞紧紧搀扶着婆婆,温柔地说:“妈,别紧张,现在我就是您的‘拐杖’,我扶您慢慢走,咱们一起回家!”儿媳的贴心话语让婆婆心里暖暖的。
真情陪伴 老有所依乐融融
2018年之后,在冯永霞的悉心照料下公婆的身体状况渐渐好转。她谨遵医嘱照顾公婆的日常起居,精心为他们准备饮食,还时常为二老置办新衣,注重他们的精神生活。
公公酷爱阅读,冯永霞便主动承担起购买新书和订阅报纸的任务,每周三次为公公朗读书报内容,并与他交流阅读心得。公公希望参与党员活动,冯永霞便推着轮椅送他到社区活动室。
婆婆钟爱花草,但因腿脚不便无法亲自打理,冯永霞便在妇女节那天挑选了一束鲜花送给婆婆,并跟着婆婆学习养花修草的技巧,在她的精心打理下,家里打造出了一个室内小花园。
在冯永霞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陪伴下,婆婆思维依然清晰,她常常感慨地说:“儿媳就是我们家里的‘开心果’,只要见到她,我们天天都开心!”
弘扬家风 热心传播孝文化
2022年,冯永霞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公婆。每逢公婆生日或重要节日她都会邀请全家人聚餐,并亲自下厨。在家庭中她以身作则,对长辈孝顺、对平辈尊敬、对晚辈爱护,亲人生病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嘘寒问暖,尽力提供帮助。她的言行让亲朋好友深切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优良家风,她也自然而然成为家人的榜样。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孝道。
冯永霞还积极投身社区事务,乐于分享自己的敬老爱老经验,帮助更多人学习如何关爱老人。她坚持推动社区党支部组织“敬老读书会”,耐心教会不少老年人使用线上读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她的善举让无数老年人感到温暖,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家是最小的国,老人是家中的宝。孝敬老人,家庭就会和睦。”冯永霞深情地说道。展望未来,她表示将继续坚守孝心初心,发挥余热,为社区传播老有所养的中华传统孝文化。
2
敬业奉献好人 刘德华
讲解员宣讲革命文化近十载
坚守初心绽芳华
刘德华,男,1975年8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工作人员。2016年以来,刘德华在纪念馆开展红色宣讲5000余场,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并参与录制宣传片受众超百万人次。他深挖史料、创新讲解,让“二七精神”鲜活呈现;建党百年闭馆修缮期间,刘德华带病坚守,完善500余件展品。他还加入了百姓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宣讲200余场,兼任多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志愿者、制作红色手工,把红色故事送进千家万户,被誉为“红色文化传播者”。
深耕红色文化 传承“二七精神”
刘德华出身二七厂子弟家庭,自幼受工厂氛围熏陶。1995年入职二七厂后,在日常工作之余,他便一头扎进二七工人运动历史研究中,时常出现在老旧资料堆积如山的档案室。
2016年,刘德华来到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和讲解接待工作。为提升讲解吸引力,他查阅史书和新闻报道,采访老工人及其后代,将故事细节融入宣讲稿,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许多人和单位慕名而来,人们听完他的讲解后对“二七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2021年,二七纪念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闭馆修缮169天。刘德华反复确认展板文字、照片,面对繁琐的布展工序他耐心细致。为配合施工,他几乎吃住在馆里,放弃休息和与家人团聚时间。因劳累过度他患上了胃溃疡,即便胃部疼痛难忍,他仍坚持与工人师傅交流展板设计、展台摆放等细节。为完整地呈现工人运动艰辛岁月,刘德华带头捐献了珍藏多年的铜制墨盒,在他的影响下,各类展品得到进一步扩充完善,现存近500件文物史料得以与游客见面。
多年来,他讲解5000余场,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虽忙碌但乐在其中,他说:“这是宝贵的红色历史资源,我要守护好这份记忆。”
拓展宣讲路径 展现时代新貌
2022年,刘德华加入了北京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启航新征程”百姓宣讲示范团,以《百年丰台站今昔两重天》为题,走出二七纪念馆,到社区、企业、部队机关、大中小学等地,开展了200余场宣讲。他还在电视台录制宣讲视频,以丰台站的变迁这一“小切口”,展现中国铁路的沧桑巨变和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视频累计受众达百万人次。
同时,他还兼任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辅导员以及多所大学思政课校外教师等职务,为五千余名社区党员居民和大中小学生授课;在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有力推动了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红色教育进校园等形式的思政课创新,受众一万余人次。
投身志愿服务 助力红色文化传播
刘德华深知红色文化传播需要更多力量,他积极培训志愿者,将长辛店8处革命活动旧址串联起来,探索群众参与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模式,形成了实地场景沉浸式体验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方式。他配合多家媒体及出版单位录制长辛店历史介绍宣传片,累计受众一百余万人次。
他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分子,定期前往困难老人家中,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和采购生活用品,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爱。每逢节假日,他还会组织社区的孩子们开展红色主题手工活动,教他们制作五星红旗、红军帽等,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讲述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多年来,刘德华扎根一线,深耕红色文化。通过宣讲与志愿服务,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让历史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领悟到先辈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来 源:文明丰台
编 辑:韩昕媛 王冠杰(实习)
来源:北京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