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学应对罕见秋汛 最大限度减少秋粮损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5 20:34 1

摘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济南10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近日,山东省各地经历连续阴雨天气,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三秋生产形势,为助力各地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坚决打赢秋粮生产攻坚战,10月15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广大农民朋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济南10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近日,山东省各地经历连续阴雨天气,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三秋生产形势,为助力各地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坚决打赢秋粮生产攻坚战,10月15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广大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予以及时回应。

10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此次发布会上,山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辰介绍,按照连阴雨相关气象标准,全省于10月1日出现历史罕见秋季连阴雨过程,10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141.3毫米,较常年同期(16.6毫米)偏多751.2%。已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长连阴雨过程(2007年9月26日-10月7日,连续12天,累积雨量42.8毫米)。

综合风云气象卫星、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和降水实况等资料分析,截至10月14日,全省近八成的站点10厘米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农田过湿面积7205万亩,与2021年秋汛同期相比面积明显增多。

“降水范围之广、雨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给秋粮收获造成很大困难。”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彭科研坦言,当前,正值全省秋粮集中收获的关键时期,仍然面临土壤湿度高、农机收获和晾晒难等问题,抓好秋粮收获减损,从技术上讲,应该坚持精准施策、分类处置,通过加紧排水降渍、科学分类抢收、及时烘干晾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秋粮损失。

彭科研建议,应抓好排水降渍,目前,鲁北等地仍有积水的地块,对此,首要任务是调集一切可用机械装备,加紧疏通沟渠、机械抢排,千方百计排除田间积水;对土壤水分严重饱和的地块,要在田间开挖沥水沟、开沟沥水,或利用地势坡度加快排渍散墒,为农机早日进地收获和后续整地、播种争取主动。

同时,应抓好分类收获。建议统筹考虑种植面积以及作物成熟度、农机适配度、晾晒匹配度等因素,对秋粮作物进行精准分类、适时收获。对于作物倒伏风险比较大的地块,应及时组织机械或人工抢收,防止果穗在田发芽霉变。对已经完全成熟且收获机械可以进地的地块,应抓紧进行收获。对正常在田、尚未完全成熟的地块,不要着急抢收,待作物成熟后,结合天气状况、农机匹配度、籽粒含水量和烘干、晾晒、仓储条件等,适时进行收获。

收获后及时干燥是保障粮食品质的基础和关键。前期,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政务公开栏目的公示公告上,已发布1800多个粮食烘干点的地址、联系电话、烘干能力等信息。种植大户可以联系烘干点进行烘干;一般农户可以在天气晴好时进行摊薄晾晒,待玉米籽粒含水率降到25%左右时,采取“果穗装笼”等方式室外通风存放,并定期检查粮食情况,防止霉变发芽。

“本轮降雨历史上极其罕见,对秋种造成了不利影响,目前来看,今年小麦大面积晚播已成必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升东建议,晚播小麦生产应注重科学选种,选择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根系发达的多穗型小麦品种;并适当增加播量,适墒播种,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即握土成团,落地散开)再进行整地、播种作业,防止抢耕、抢种造成的烂种、烂苗和土壤板结等次生灾害。

此外,还应注意增施磷肥、科学补氮,苗弱、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是今年晚播小麦面临的主要问题,晚播小麦的生长重心是“先壮根、再促苗”,适度增施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小麦抗寒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深耕深翻整地,因地制宜采取免耕播种。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