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61分全家欢呼!家长:我们不是百分父母,别逼孩子完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20:59 1

摘要:江苏苏州的一家餐馆里,最近火了段短视频,视频里小男孩举着试卷笑,试卷上写着 61 分,爸妈坐在旁边,眼睛弯成了月牙,奶奶更直接,夹了块肉往孙子碗里送,嘴里说着 “奖励”。全家围着这张 61 分的试卷,比中了奖还开心,最后还特意下馆子庆祝,视频发出来没几天,播放

江苏苏州的一家餐馆里,最近火了段短视频,视频里小男孩举着试卷笑,试卷上写着 61 分,爸妈坐在旁边,眼睛弯成了月牙,奶奶更直接,夹了块肉往孙子碗里送,嘴里说着 “奖励”。全家围着这张 61 分的试卷,比中了奖还开心,最后还特意下馆子庆祝,视频发出来没几天,播放量破了亿。当事人李女士(孩子妈妈)很快被采访,她对着镜头说,孩子之前考试总在及格线徘徊,这次考 61 分,是真的进步了,她还补了句扎心的话:“我们本身不是百分父母,干嘛非要孩子考百分?” 这话一出来,评论区瞬间被 “戳中了” 刷屏。

李女士在后续采访里,说清了为啥要庆祝,孩子上小学,之前数学常考五十多分,回家总躲着藏试卷,这次考前,孩子自己主动刷题,每天多练半小时。出成绩那天,孩子攥着试卷跑回家,声音都在抖:“妈,我及格了!” 李女士说,她看到的不是 61 分,是孩子的努力没白费,她没像其他家长那样问 “别人考多少”,也没说 “怎么才考这么点”,而是拉着全家去下馆子,还买了孩子喜欢的玩具。她有自己的道理:“逼孩子考 100 分,不如让他喜欢上进步的感觉。” 她还提到,现在孩子写作业不用催了,遇到难题会主动问,这比分数值钱多了。

评论区很快分成了两拨人,像隔着一条河,羡慕的人占了大多数。有人留言:“我小时候考 98 分,我妈问我那 2 分去哪了,现在看到这家人,鼻子酸了。” 还有家长说,自己孩子上次考 70 分,哭着说 “对不起爸妈”,现在才知道,是自己给的压力太大了,不少网友把这家人称为 “人间清醒”,说他们懂教育的本质。不解的人也有,声音没那么大,但很直接,有人说:“61 分刚及格,有啥好庆祝的?现在不逼,以后跟不上怎么办?” 还有人担心:“这么容易满足,孩子会不会没上进心?” 甚至有家长举例,自己邻居家孩子,每次考不到 90 分就罚站,现在稳居年级前十,两拨人吵来吵去,核心就一个:教育孩子,该盯着分数,还是盯着进步?

和 61 分欢呼形成对比的,是更多 “考差了” 的孩子的处境,前段时间,安徽有个小男孩,考了 85 分,不敢回家,在楼下哭了半小时,他跟物业说:“我妈说低于 90 分就不让进门。” 还有个更让人心疼的事,河南的一个女孩,数学考了 79 分,怕被爸妈说,自己改了分数,改成 99 分,结果被发现后,爸妈又打又骂,女孩躲在衣柜里不敢出来。这些事没少上新闻,每次都有人说 “家长太极端”,可转过头,还是有家长把 “分数” 当成唯一的标尺,考得好,给买玩具;考得差,连饭都不让吃,没人问孩子 “这次有没有比上次努力”,只问 “为什么没考 100 分”。

教育专家张莉看到 “61 分欢呼” 的新闻,特意发了条长文,她在文中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 “成就感”,不是考 100 分的成就感,是 “我努力了,就有收获” 的成就感。61 分的欢呼,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的努力,我们看得见,这种认可,比任何奖励都管用,能让孩子更愿意主动学习。她还反驳了 “容易满足会没上进心” 的说法,她说,真正的上进心,不是逼出来的,是被鼓励出来的,孩子知道 “进步会被夸”,才会想继续进步;要是每次努力都被骂 “不够好”,慢慢就会放弃。还有位教了 20 年书的王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班上有个学生,以前总考倒数,后来每次进步几分,他就当众表扬,半年后,这个学生考到了中游,还成了班里的学习委员。王老师说:“教育不是摘桃子,专挑熟的好的;是浇花,不管长得快还是慢,都得用心浇。”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 100 分,但每个孩子都能比上次更好,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61 分的试卷,其实没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这家人没把分数当成 “审判书”,而是当成 “成绩单”—— 记录孩子努力的成绩单。现在的家长,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拼命逼孩子考高分,却忘了,比起分数,孩子的 “学习兴趣”“自信心” 才是更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丢了,就算考再多 100 分,也很难走得远。李女士说的那句话,其实该让更多家长听听:“我们本身不是百分父母,干嘛非要孩子百分?” 是啊,我们自己做不到完美,又何必逼孩子完美?多看看孩子的进步,少盯着分数的高低,别让分数,遮住了孩子那些闪闪发光的努力。

来源:芳芳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