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第32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展集中展示点,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是如何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当数据在田间流淌,机器为农业思考,作物在“云端”被精心呵护,农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作为第32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展集中展示点,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是如何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当数据在田间流淌,机器为农业思考,作物在“云端”被精心呵护,农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智慧农业云控制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实时跳动更新。这里被称为园区的“智慧大脑”,依托5G技术,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了全面智能化管理,科技为农业插上的“智慧翅膀”。
“棚掌柜”温室大棚智慧控制系统,为传统大棚装上了“千里眼”和“智慧脑”。农户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到大棚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设备状态,发现问题动动手指就能及时调整。
“不见泥土,不见阳光,只有层层叠叠的栽培架上,各种作物在LED灯光下静静生长。”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郑飞介绍。这是采用国内首创的全自动化垂直农业系统,通过计算机全程操控播种、分栽、采收等全流程作业。构建起“种子入舱到鲜菜出库”的无人化生产闭环。
今年农高会期间,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还将新增集展示、教育、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装备平台,同时还搭建了200平方米的草莓组培实验室来进行种植草莓品牌的推广。
从智能温室里的“精准供给”,到大数据平台的“科学决策”,正如“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的主题,温室里的水培蔬菜,优质串番茄,这里的每一项生产技术都在重塑农业生产方式,更用实践证明,科技不仅能种出高产的作物,更能种出农民增收的希望。
杨凌示范区不仅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试验田”,还日益成为汇聚全球目光的“国际农业会客厅”。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在海外建设10余个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广中国先进的节水农业、良种培育、林果种植等技术,辐射面积超过3000万亩,助推全球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人力耕耘”到“数智赋能”,杨凌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展区不仅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最新成果,更勾勒出未来农业的清晰图景。这里的每一项技术、每一个场景,都在证明:科技,正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落地生根,也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丰收喜悦。
来源:红狐狸农村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