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湖北的"隐藏Buff",那必须得提每年在外打拼的800万"打工天团"。这数字往这儿一摆,比某些地级市的总人口还多——相当于每10个湖北人里,就有1个背着行李在外闯。他们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快手能手",是写字楼里的"PPT大神",是工地上的"钢筋达人",把湖北
武汉黄鹤楼
要说湖北的"隐藏Buff",那必须得提每年在外打拼的800万"打工天团"。这数字往这儿一摆,比某些地级市的总人口还多——相当于每10个湖北人里,就有1个背着行李在外闯。他们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快手能手",是写字楼里的"PPT大神",是工地上的"钢筋达人",把湖北人的踏实、机灵带到了全国;转头又成了最实在的消费者,在外地买奶茶、囤年货、缴房租,硬生生撑起了不少城市的消费数据。
可咱湖北人心里都有杆秤:谁不想守着热干面、周黑鸭,陪着爹妈孩子过日子?以前是没办法,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工资条上的数字、发展机会的多少,像根小鞭子似的把人往外地赶。但现在再瞅咱湖北,早就不是当年的"老印象"了——武汉光谷的芯片屏幕造得比国外还牛,宜昌的新能源基地机器转得比钟表还准,襄阳的汽车产业链拉得比长江还长,连荆州、黄冈这些地方,也冒出了一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业。这时候再琢磨"留不留"的事儿,就跟吃热干面加不加芝麻酱一样,答案明摆着:必须留!
要留住这800万"生产力+消费者"双buff加持的"老乡军团",咱得先搞懂他们在外头"受的罪"。别以为打工就是"挣钱爽",多少人挤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夏天没空调像蒸桑拿,冬天没暖气像裹冰窖;孩子留在老家当"留守儿童",视频通话时只能对着屏幕说"爸妈我想你";想升职加薪,还得跟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卷",加班到半夜连碗热汤都喝不上。所以留住人的第一步,就得把这些"痛点"变成"爽点"。
先说最实在的"钱袋子"。以前总有人吐槽"湖北工资低",现在咱得把这话改改——武汉的IT工程师月薪早就过万,宜昌新能源工厂的技术工待遇比沿海差不了多少,就连荆州的电商主播,做得好的一个月也能挣大几千。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上班,不用掏高额房租,不用花大价钱吃外卖,挣的钱能实打实揣进兜里。比如以前在深圳打工的小张,每月挣1.2万,房租就要4000,吃饭再花3000,月底剩不下多少;现在回武汉进了光谷的科技公司,月薪1万,住家里不用房租,吃饭靠老妈的手艺,每月还能存下6000,这不比在外地"瞎折腾"香?
十堰武当山
再说说"家的温度"。800万打工族里,有一大半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他们最牵挂的就是家人。咱湖北现在搞"返乡创业就业服务",连带着把"子女入学""老人养老"的问题一起解决了。比如黄冈就出台政策,只要返乡人员在当地企业上班,孩子就能就近入学,不用再托关系、找门路;武汉的社区养老院越建越多,还能提供"上门护理",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照顾。以前在浙江打工的李姐,最头疼的就是女儿上学的问题,每年都要跑回老家办各种手续;现在回襄阳进了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女儿直接进了厂区附近的公立学校,每天下班就能陪孩子写作业,老人也能在社区养老院下棋聊天,她笑着说:"现在每天都像过年,再也不用受'骨肉分离'的罪了。"
荆州古城
还有"发展的盼头"。很多人在外打工不敢回,是怕"回来没前途",觉得家乡只有"老行当",没什么新机会。可现在的湖北,早就不是"只有钢铁、汽车"的老工业基地了——武汉光谷成了"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全国领先,连国外的企业都来这儿抢人才;宜昌的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研发人才;荆州的电商、直播带货搞得热火朝天,连村里的年轻人都能通过手机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到全国。以前在广州做电商运营的小王,去年回了荆州,开了家专门卖洪湖莲藕、公安牛肉的网店,还搞起了直播带货,现在每月销售额能达到几十万,比在广州打工时的"死工资"强多了。他说:"以前觉得家乡没机会,回来才发现,只要有想法,在哪儿都能发光。"
宜昌三峡大坝
当然,留住人还得靠"舒服的日子"。咱湖北人的生活,讲究的就是"安逸又热闹"。以前在外打工,想吃碗热干面得找半天,想约朋友搓顿小龙虾都没人陪;现在回湖北,早上出门就能买到刚出锅的热干面,晚上下班就能约上三五好友去吃油焖大虾,周末还能带着家人去东湖绿道骑车,去三峡人家看风景。更别说现在湖北的交通越来越方便,武汉到宜昌、襄阳的高铁也就1个多小时,就算在外地打工的朋友想回来,也能说走就走。以前在上海打工的老赵,最怀念的就是武汉的热干面和东湖的风景,去年退休后立马回了武汉,每天早上吃碗热干面,下午去东湖边散步,晚上跟老伙计们下棋,他说:"在外头漂了几十年,还是家乡的日子过得舒坦。"
其实说到底,800万湖北打工族不是"留不住",而是"值不值得留"。以前是家乡的发展跟不上大家的期待,所以大家才不得不背井离乡;现在湖北发展得越来越快,机会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舒服,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自然能吸引鸟儿归巢。当这800万"生产力"留在湖北,他们的技术、经验、资源,能给湖北的发展添上"虎翼";当这800万"消费者"留在湖北,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能让湖北的市场更热闹、更有活力。
想想看,以后在武汉的写字楼里,能碰到以前在深圳打拼的老乡;在宜昌的工厂里,能看到以前在浙江打工的伙伴;在荆州的直播间里,能刷到以前在广州做电商的朋友——大家一起为家乡打拼,一起看着湖北变得越来越好,这不就是最棒的"湖北故事"吗?毕竟,谁不想看着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强,谁不想守着家人过好日子呢?咱湖北人,以后不用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挣大钱、过好日子,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湖北"!
来源:魁寨山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