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凤一语戳穿于东来:买你的东西不等于买价值观,别捆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7:20 1

摘要:一句话,让“商业神话”轰然倒塌!考研名师汤家凤对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辛辣点评——“买了你的东西,不代表认同你的价值观”,瞬间点燃了舆论的火药桶。

曾被奉为“商业之神”的于东来,如今却深陷舆论漩涡。

汤家凤一句“买你的东西,不代表认同你的价值观”,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精准撕开了他完美人设的伪装。

这不仅仅是价值观的冲突,更是对一个品牌如何利用创始人光环,以及消费者如何被“情感绑架”的深刻反思。

一句话,让“商业神话”轰然倒塌!考研名师汤家凤对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辛辣点评——“买了你的东西,不代表认同你的价值观”,瞬间点燃了舆论的火药桶。

这不仅揭露了于东来在公共议题上“站错队”的尴尬,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企业家“人设”与实际商业利益之间,那道被刻意掩盖的鸿沟。

这背后,是一个商业品牌的人格化光环,过于集中地投射在创始人一人身上时,必然会发生的连锁反应。当创始人的个人言论开始“失焦”,其引发的震动,便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消费者对胖东来这个品牌的认同,与对于东来个人价值观的困惑,开始出现一条清晰的裂痕。

很长一段时间里,59岁的于东来几乎是完美的“良心企业家”化身,他的商超品牌胖东来,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服务和品质,在消费者心中积累了神圣般的信誉,这种信誉,甚至转化成了强大的舆论战斗力。

当一个叫“胖都来”的浙江商超试图模仿时,网友们自发群起而攻之,誓死捍卫正统,当网红柴怼怼与于东来在网络上发生争执,舆论也几乎一边倒地站在了于东来这边。

这些事件都证明了一点:消费者对胖身来的信任,已经内化为一种情感上的守护。

然而,这种近乎神化的光环,似乎让于东来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可以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公共议题的“导师”,当罗永浩与餐饮品牌西贝就预制菜问题爆发争执时,于东来的介入方式就显得十分特别。

他不是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发表看法,而是摆出了一副“行业老大哥”的姿态,他先是公开力挺西贝和海底捞,声称这是少数能让他安心吃饭的企业。

在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开放后厨直播,结果却暴露了大量冷冻食材等问题后,于东来悄悄删除了动态,一度还将个人账号设为私密。

可他并未就此罢休,反而再次发文,一边规劝罗永浩要“放西贝一马”,一边又建议西贝要反思改进。

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说教口吻,让他彻底脱离了自己最擅长的商业领域,踏入了一个他不该扮演的角色,他似乎误解了,消费者对胖东来物美价廉的信任,并不等于会无条件认同他对所有事情的个人判断。

于东来在不同事件中的立场选择,清晰地勾勒出他共情对象的转变轨迹,这种转变,从早年与国家、与大众站在一起,悄然转向了与他所属的“企业家共同体”共情,而在预制菜和历史议题上的表现,尤为刺眼。

许多人还记得他曾经的热血之举,为了支持国家航母发展,他倾其所有,拿出了两万元积蓄,那个时候的他,与国民的集体情感是同频共振的。

可当有网友建议胖东来旗下的影院,为揭露历史真相的电影《731》多一些排片时,他的回复却让人大跌眼镜:“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能使人走向光明。”

这一言论,瞬间引爆了舆论,在大众看来,这是将“铭记历史”粗暴地曲解为“传播仇恨”,是一种对民族伤痛的无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回避。

这种共情错位,在西贝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反复强调“企业做大不易”,强调西贝是让他“安心吃饭”的地方。

这完完全全是站在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视角,去体谅同行的难处,但他似乎忘了,他的消费者们,此刻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和知情权。

尤其是当西贝后厨直播中,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和一年前的冷冻羊腿赫然出现时,于东来那句“安心”的背书,就显得无比苍白和讽刺。

西贝曾宣传自己是“儿童放心餐厅”,网友们嘲讽说,宝妈懒得做饭才带孩子去西贝,没想到西贝自己也“懒得做”,这种精英视角与大众关切之间,已经隔着一道鸿沟,他忘记了,胖东来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它永远站在消费者的立场。

如果说一开始人们还只是对于东来的“站错队”感到不解,那么随着更多信息的浮现,他异乎寻常的坚持,开始让人生出别的猜想,这或许并非简单的“识人不明”,其背后可能潜藏着更深层的商业布局。

一个巨大的疑问摆在所有人面前:在罗永浩相对温和地劝他不要“蹚浑水”,在西贝自己“翻车”道歉之后,于东来为何还要一再发声,固执地为西贝辩护?这种不合常理的“执着”,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

答案,或许藏在许昌当地2023年8月的一篇报道里,这篇报道在提及《全力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时,明确指出胖东来正是推动当地这一产业发展的主角。

这个信息点一经曝光,一切似乎都说得通了,于东来在预制菜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瞬间从“个人观点”蒙上了一层“利益代言”的嫌疑。

他为西贝辩护,可能并不仅仅是出于对贾国龙的欣赏,更是在为整个预制菜行业正名,也是在为胖东来自己未来的核心业务铺平道路。

当“仗义执言”的动机不再纯粹,当公众的质疑找到了商业利益这个最坚实的落脚点时,他此前建立的那个无私、纯粹的“商业圣人”形象,便开始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结语

于东来的这场风波,可以说是社交媒体时代一个极其典型的案例,它生动地揭示了企业家人设的脆弱性,当创始人的个人表达、企业的商业利益和汹涌的公众情绪三者发生激烈碰撞时,所谓的“完美人设”,其崩塌几乎是注定的。

汤家凤教授的话值得所有企业家深思,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本质上是一场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交换,而非对其创始人全部价值观的顶礼膜拜。

企业家最稳妥的立身之本,是守住商业的本分,谨言慎行,任何试图扮演“全民导师”、在公共领域指点江山的越界行为,最终都可能反噬自己辛苦建立的商业帝国和个人声誉。

来源:断鹰的翅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