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帆,说起他,基本就是春晚分会场那一票人里最让人记得的那个。央视晚会铁打的主持阵容,流水的分会场,他几乎刀枪不入,稳扎稳打。如果硬要说“扛把子”的话,杨帆肯定在榜单里占一席——但这央视金字招牌,真就能一直罩着他?未必。
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杨帆,说起他,基本就是春晚分会场那一票人里最让人记得的那个。央视晚会铁打的主持阵容,流水的分会场,他几乎刀枪不入,稳扎稳打。如果硬要说“扛把子”的话,杨帆肯定在榜单里占一席——但这央视金字招牌,真就能一直罩着他?未必。
先回忆下他那几年春晚分会场,每到跨年夜,全国人民一起数倒计时,杨帆准时上线。主持风格老道,节奏稳,配合现场无缝衔接。他从2017年一路扛到现在,这专注度,圈里真没几个能比。舞台上的他和台下的他,绝对不是一个“流量刻板印象”。业务能力是基本盘,现场临场反应也拉满——今年综艺,滚环卡场面,杨帆一句“这环认生吗?”直接就把气氛拉活了。处理尴尬,不用废话,不用装正经,小幽默都带着功夫。这就是老主持真实力,不是年轻流量能装出来的。你说稳重不够,但是综艺感溢出来,也是一种“活泼的优势”。
但,央视生态变了。主持人优化,老面孔慢慢淡出,杨帆也成了“被边缘”的假想对象。网上立刻有声音说杨帆被动调整,甚至都传出来“彻底转型做自媒体了”。粉丝直接炸锅,“央视怎么能放他?”“转型是被逼的还是主动的?”没人信是自愿。有人阴阳怪气:“是不是被新人才挤下去了?”网友讨论区乱七八糟,气氛搞得跟宫斗似的。但杨帆自己出来说,转型是主动的,央视工作还参与——可你信么?主动和被动,中间到底隔了多远?这一点谁也不敢打包票,毕竟官方发话都是话术,谁看得懂内幕呢。
再说元宵晚会那茬事,杨帆和撒贝宁搭档,两个央视中流砥柱,被说是“神仙组合”。舞台上,也不是多严肃,但到哪吒环节,玩偶互动出岔,杨帆被“追打”,评论立刻分裂。有人大赞“综艺感十足”,但更多的吵着“太胡闹了,晚会该有仪式感”。对比撒贝宁一直稳健,杨帆显得轻浮?观众分站队,弹幕里直接互喷。有对比才有冲突,台里的两张脸,立场泾渭分明。到底央视更需要谁这种风格?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只剩下观众分帮派。
杨帆低调还不止舞台,他和老婆李松奇结婚十几年,两娃都长成了小网红。杨帆偶尔在视频号上发女儿日常,父爱爆棚,网友热评“女儿是卷王”,直接圈粉一票新观众。可你以为这些都是他自愿展示个人生活?未必。不少圈内人都懂,搞自媒体必须卖点新鲜感,不挂家人,哪有话题可蹭。生活化视频收割流量,就是被互联网裹挟,杨帆也没能置身事外。这个“父亲/主持人/博主”的多重身份,怎么看怎么都是一场流量和专业的博弈。
就算场上场下都玩得转,杨帆还是遇上了大雷。上个月突然爆出“杨帆患癌病重”,评论区里全是“加油挺住”,转发量像下暴雨。问题是,这个消息来源可真玄学:有的不明账号第一时间蹭热点,疯狂搬运、添油加醋;有台媒小号阴阳怪气“据传央视男主持人病危”,方向模糊,但群众一眼觉得就是杨帆。你信么?越传越狠,连杨帆亲妈都跑来问他:“你咋了?家里都急疯了。”更魔幻的是,杨帆亲自发澄清视频,笑着说没事,“谢谢关心,我没病”。可网络造谣哪有刹车?澄清抖音号流量起来了,但谣言还是转着圈被新账号继续消费,一波带一波,活看主持人被流量吃干抹净。
张蕾在抖音那一条视频说得更直接,“只要流量够高,造谣零成本”。自己也中招过,网传去世的谣言闹到家人都信。她言辞之激烈,“不穿无轻之谈,无听毁誉之语”,点破圈里根本问题。造谣不要成本,只要有利可图,流量能收割就往死里编。江湖风气烂透了,央视主持人的生活也不是净土,明星“被迫生病”成了常态。网友说“台上笑着,台下哭着”,压住所有辩解。
有意思的是,杨帆虽然澄清,但营销号永远不会放过他。这帮人没等风头过,谣言又把他翻出来说“病重成事实”,更恶心一点的搬张蕾的经历再扯一遍。“信息拼贴式”套路,越造越狠,网友都麻了:“央视你们怎么还不管?”弹幕里炸锅,但官方还不是慢悠悠地出公告,零效果,毫无实用。
外行看热闹,圈内人全都明白,这就是流量的腥风血雨。谁火谁倒霉,谁有曝光谁被编剧。杨帆倒也无所谓,一句“瞎传就别理”,本就是自媒体的职业病。可千万家庭就为了一个谣言折腾得团团转,值吗?不值。同行都知道,现在网友信脑洞不信官方,官方辟谣也跟吼空房一样,没人信。理由很简单,媒体公信力早碎一地,杨帆自己说都不如营销号一句“央视男主持人患癌”。
但更恶心的是,谣言散播速度快得离谱。自媒体圈里,流量=利润,“顶流被病重/死亡”,绝对是死命蹭点子。信源模糊了,事件真相也糊了,众人都在用“可能”、“据说”、“疑似”为自家号找台阶下。这种惯用八卦词,“似是而非”,等于给造谣者留活路。观众冲进评论问“真的假的”,没人敢百分百拍板,永远留一丝“你愿信哪一头”的空间。这种氛围,就算转发都是边嗑瓜子边信一半,流量照样拉满。都说社会信任破裂,杨帆就是活体样本,舞台上的他干净利落,私底下被谣言绞得头昏脑涨。
更不能忽视的是,现在名人还有一条路,就是“自媒体博主”。杨帆转型做账号,还不就是给流量生态妥协?但你说他是被“边缘化”,还是自愿拥抱新媒体的机会?这一点,谁敢说真话。台媒和网友都习惯找爆点,“主持人变网红,央视还有希望吗?”两方观点针尖对麦芒,本来就没个定论。主持人职业归属感,这玩意在流量时代真的能剩多少?杨帆,张蕾,撒贝宁,都在同一条船上。
但人性是复杂的,观众在台前看热闹,幕后的累和苦,谁能看得明白?有人在评论区发疯,“杨帆你还好吗?”“央视主持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人冷嘲热讽,“谁让你出来挣流量,活该被编故事”。冲突就是这么来,情绪拉满,大家都在当剧本杀的玩家,谁还管真实?有网友在抖音下留言:“央视不如头条,明星不如网红,杨帆能拉住局面就算本事。”这种声音,够刺、够狠,够真实。
那种“真假悬疑”就是自媒体生态中必备的调味料。大家都在蹭,谁都嘴上带一半怀疑、一半肯定,“先转发再吃瓜”。圈内人早已见怪不怪,悲欢各自体会,隔着屏幕冷笑,“下一个倒霉蛋会是谁?”流量总有人接盘,反转也总有人猜不透。
舞台上,杨帆光鲜亮丽;台下,被谣言腐蚀。他到底是主动拥抱流量,还是被边缘化、被蹭热度?你觉得央视主持人转型自媒体,究竟是出路还是无奈?谣言到底应该怎么治?如果你是杨帆,又该怎么办?
留言区见,评论区聊。
你怎么看?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大象新闻、北京日报、抖音-张蕾、抖音-杨帆
来源:高夫人听音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