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狼来了”表演频繁,关税冲击后股市恐慌,国际信任崩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7:18 1

摘要:从特朗普上任以来,无论是在国内政策还是在国际事务中,他的言辞和行动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经常在冲动之下放狠话但很快又会撤回,这也让全球对他的信任感不断消失。

从特朗普上任以来,无论是在国内政策还是在国际事务中,他的言辞和行动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经常在冲动之下放狠话但很快又会撤回,这也让全球对他的信任感不断消失。

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引发了股市动荡和全球舆论的广泛关注,可这一事件只是他惯用的手段,很快特朗普政府就进行了“辟谣”。

长期以来他的言辞反复无常,许多人开始质疑,特朗普的话还值得信吗?特朗普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释放“狼来了”的警告,又自己收回,又该如何让人相信他所做出的任何决定呢?

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征收100%的关税的消息一经传出,股市立刻应声下跌,金融市场瞬间进入恐慌状态,投资者纷纷抛售,股市暴跌,许多人开始质疑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不过仅仅几天之后,美国副总统和财政部长就分别发表声明,表示特朗普的100%关税政策将不会实施,并且称这是一个误会。

“关税计划”仅仅是一种“谈判策略”,不会对中国产品征收如此巨额的关税。

这一突然的转变让市场松了口气,但同时也让人们对特朗普的诚信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事实上,特朗普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引起市场的震荡。在过去的几年里,从竞选总统时的种种承诺,到执政期间不断的政策调整,特朗普政府曾多次放出类似的“大杀器”威胁。

然而这些威胁往往只是口头上的政治手段,一旦外界产生过大的反应,特朗普就会迅速改口撤回。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和市场已经越来越难以分辨特朗普究竟是在做真正的决策,还是在进行政治表演。

特朗普的话,尤其是在涉及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重大政策时,逐渐变得令人难以信任。

从特朗普上任以来,他的话语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他总是把话说得天花乱坠,不论是承诺税改、医疗改革,还是外交政策,许多时候,都没有实际的执行力。

他的演讲和声明往往充满了夸张,目的是通过煽动民众的情绪来获得支持。然而,经过多次的反复承诺和背离,特朗普在美国的政治信誉正在逐渐崩塌。

不仅是关税问题,特朗普在多个领域的言辞反复无常都让人质疑。例如,在叙利亚问题上,特朗普曾经表态要撤军,但之后却又宣布继续驻军。

在阿富汗战争中,他也曾多次扬言要尽快结束战争,但现实中却依旧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每一次他作出的承诺,几乎都没有得到兑现,于是“谎言”和“忽悠”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这种情况在国际外交中尤为明显,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承诺会采取强硬立场,特别是在处理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时,但很快就会收回。

很多时候,特朗普的承诺更像是表演,而不是实际的政策。

而且特朗普经常通过“假装强硬”来维护自己的形象,但这种做法并没有真正得到公众的信任。相反,公众对特朗普的信任逐渐下降,认为他不过是在用一些空洞的口号和威胁来操控舆论。

多次的“狼来了”事件不仅没有吓住对手,反而使得他在国际社会中失去了许多本应建立的信任基础,而这也为美国未来的外交和经济战略埋下了隐患。

除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近期还有不少谣言。最近,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被俄罗斯下毒的谣言一度广为流传。

许多人猜测,阿萨德的中毒背后可能涉及俄罗斯的阴谋,原因是是在阿萨德在俄罗斯拥有巨额存款。

随着这个谣言的传播,外界对于俄罗斯产生了许多猜疑。然而,很快俄罗斯政府通过外长拉夫罗夫公开辟谣,称这一事件纯粹是无稽之谈,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巴关系上。此前,有传言称中国对稀土的严格审查与巴基斯坦和美国签订的协议有关,甚至有人猜测中国通过这种方式来对美国施加压力。

然而中国外交部随即对这一谣言进行了辟谣,强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是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不会受外界关系影响和动摇的。而且给美国稀土这件事儿,巴美两国是经过沟通的。

还有10月13日,特朗普在埃及主持国际和平峰会,可是所谓的“以巴和平协议”显然缺乏实质性的支持。

虽然他力图借此机会表现自己在中东事务中的“卓越领导”,但内塔尼亚胡和哈马斯的缺席,使得整个峰会的意义大打折扣。

内塔尼亚胡一开始就说不去,等特朗普到了以色列,当着特朗普的面又答应下来。因为特朗普是先到以色列的,还是要给足特朗普面子,特朗普离开以后,内塔尼亚胡又说因为特殊情况不参加,而且还打电话通知了埃及总统。

当事双方都不到场,让特朗普的外交声势失去了许多应有的“光环”,特朗普的外交行为更像是一次次政治秀,借此展现自己的外交成就,但最终却暴露出他在推动和平进程中的局限性。

特朗普最擅长的就是做做表面功夫,却难以实现真正的政策突破。

来源:知法而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