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又卖爆了!9月销量完整排名:Model Y险夺冠,海豹06EV第21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14:44 2

摘要:凌晨的快充站又排起长龙。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告诉所有人:24小时,五菱宏光MINIEV卖出1760台;特斯拉Model Y卖出1670台;吉利星愿卖出1580台。司机们边刷手机边调侃,“想不到半夜充电也要看人气榜。”数据冲击来了:9月共有22款纯电车月销突破1万,

凌晨的快充站又排起长龙。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告诉所有人:24小时,五菱宏光MINIEV卖出1760台;特斯拉Model Y卖出1670台;吉利星愿卖出1580台。司机们边刷手机边调侃,“想不到半夜充电也要看人气榜。”数据冲击来了:9月共有22款纯电车月销突破1万,行业内部把这一天称为“纯电成人礼”。


五年前,主流声音还在争论续航焦虑;现在,焦虑变成“选车焦虑”。金字塔的尖端,是五菱宏光MINIEV和Model Y双双越过5万大关的灯火通明;塔身,是吉利星愿、元UP、海鸥、小米SU7等层层递进的销量曲线;塔基,则是蔚来ES8、Polestar 4那一串小而稳的数字。市场不再只看一颗星,而是一整个星系。


新能源浪潮拍岸,从补贴驱动切换到产品驱动。底层公式很简单:第一,把价格打下来;第二,把体验卷上去;第三,用差异化锁定圈层。五菱宏光MINIEV的极致性价比、Model Y的全域OTA、吉利星愿的三电平衡,正好对应这三条公式,于是爆款出现。


“今天的销量榜单,就是明天的街景预告。”这句后台程序员的话在朋友圈刷屏。用金字塔视角往下拆:


1。 顶部三强,合计占到9月纯电总销量近15%,它们决定了供应链的节奏。


2。 中腰部15-20个车型,各自在1-2万元价差里拼快充效率、拼车机系统,决定了用户第一辆电车的品牌归属。


3。 尾部40+车型,销量虽小,却是技术验证场,把固态电池、800V高压、车载AI先行铺路。


破万俱乐部的“内卷”堪比手机行业首发夜。元UP、海鸥、长安Lumin统一口号是“城市半径30公里”,用亲民价锁定95后通勤;小米SU7、Model 3统一打法是“科技即正义”,用座舱智能俘获极客;元PLUS、零跑B01瞄准15-18万空缺区,左手空间右手智驾。最亮的“黑马”来自海豹06EV和极狐T1,上市两个月就进破万阵容,如果说前三年的爆款靠价格,这一轮爆款靠的是技术提前量。


“卷到尽头是生态,拼到最后是系统竞争力。”供应链给出的回答是:电池厂商把刀片、麒麟、磷酸铁锰三元一股脑推向整车厂,芯片厂商把7 nm MCU直接砸到中端车系。结果,一辆10万元级代步车的智驾水平,追平了三年前40万元级豪华车。


目光再往下走,销量排名21-60名的战场更精彩。海豹06EV与极狐T1凭“首月1万”抢了话题,五菱缤果用换电微网捆绑社区,零跑B10用全域OTA,红旗E-QM5打出“出行专属”。在这里,没有人想当炮灰:欧拉好猫围着女性社群做深运营;零跑T03把低成本算力堆到天花板;ZEEKR007、ZEEKR001日销百余台,却把用户体验做成硬核粉丝社群。


“销量不是唯一考卷,复购率和生态留存才是终极排名。”蔚来ES6、ES8把高端服务写进基因;smart精灵#1用个性外观守护年轻粉;ID。4 CROZZ、丰田bZ3通过合资渠道吃下保守派。有人卖1。3千台就知足,有人卖不到百台也不慌,只要技术壁垒够高,时间就站在那一边。


回到用户端。十年前买燃油车看“百公里油耗”;今天买电车看“百公里度电+软件节奏”。数字告诉我们:拥有OTA能力的车型平均购车周期缩短至13个月,意味着用户换新速度正翻倍增长。对厂商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优势者迭代更快,落后者退场更急。


“新能源的胜负手,写在每次系统更新的进度条里。”一位品牌运营总监这么总结。她的底层逻辑:硬件只是门票,软件才是续命药;量产只是起点,生态才是护城河。


当纯电渗透率跨过30%,媒体再用“新势力”这个词已经不合时宜。五菱、吉利、比亚迪早已不再只是传统车企,零跑、极狐也不再自称造车新秀;谁能把产品、供应链、资本、生态四张牌打成闭环,谁就坐上下一轮牌桌。


结尾给出三个动作:


第一,把预算重新划分,硬件只占70%,留下30%为未来软件订阅埋单;


第二,选车先看品牌迭代频率,至少半年一次大版本更新;


第三,关注电池安全报告,磷酸铁锰三元或许是下一条安全与成本兼顾的最优解。


“买一辆电车,就是提前订阅未来五年的出行体验。”现在,你准备好做第一次点击更新了吗?

来源:多才多艺画板7spHYj

相关推荐